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后脓毒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感染所导致的脓毒症及其它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笔者对脓毒症近年来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脊柱复合性损伤的救治风险与早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和救治风险,探讨风险控制与最佳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AIS、ISS、TRISS及APACHEⅡ等评分方法对273例脊柱复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定量评价与救治分类,并依据伤后的损伤分级、参数评定及计量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颈椎合并伤115例,胸椎合并伤141例,胸腰椎合并伤294例,腰骶椎合并伤181例;患者的救治风险和脊椎伤的治疗选择或手术时机与其合并伤的解剖伤势及由此所构成的整体伤情密切相关(P<0.01或<0.05);高风险性伤员往往综合伤势严重,生存概率(Ps)趋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P<0.01或<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多发伤,高危伤情不仅可增加其救治风险和脊柱伤的处理难度,且还易于丧失手术最佳时机。分类救治对伤员的风险控制和脊柱伤的专科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随机选择 5 7例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患者 ,采用酶标法于伤后 2 4h内、 3d、 7d和 13~ 15 d检测血清 TNF- α、s IL-2 R水平。发现 5 7例患者治疗期间有 1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 ,TNF- α和 s IL- 2 R在创伤组明显升高(P<0 .0 5 ) ,MODS组更明显 (P<0 .0 1) ,约 1周左右恢复正常 ,而 MODS组则在 2周左右仍维持较高水平 (P<0 .0 5 )。结果表明 TNF- α、s IL- 2 R是促进全身炎症反应向 MODS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表达的影响 ,以阐明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有效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利用该药治疗以系膜增生为核心病理环节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研究 ,用不同剂量的宁血益肾颗粒刺激 4~ 6代系膜细胞 16小时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 ;TUNEL法定量观察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的表达。结果 :加入宁血益肾颗粒 16小时后 ,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 ,诸如细胞内深棕色颗粒形成、核固缩、碎裂等 ;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血尿停各组bax、bcl- 2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观察其对凋亡、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为中医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 (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结论 :宁血益肾颗粒可能通过调控bax和bcl- 2基因表达诱导系膜细胞凋亡 ,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  相似文献   
5.
胡天成教授认为 ,小儿肺系疾病中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哮喘等病 ,虽然临床表现不同 ,但其病因多系外感六淫 ,病机多为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其证型多有相类之处 ,故可采用异病同治 ,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内活性氧(ROS)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探索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购买hPASMCs,分别在常氧条件和缺氧条件下进行培养,连续细胞培养72h,并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使用CCK-8法分别于细胞培养后的1、24、48及72 h连续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使用分子探针对上述时间节点hPASMCs内的ROS水平进行检测,使用Westernblot检测hPASMCs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结果常氧组与缺氧组在1、24、48及72 h的培养过程中,其细胞增值水平的OD值分别为缺氧组(0.306±0.004、0.733±0.009、0.973±0.018和1.258±0.030)、常氧组(0.307±0.004、0.459±0.022、0.751±0.021和1.151±0.037),2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的hPASMCs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2组hPASMCs在1、24、48及72 h的培养过程中,其细胞内ROS荧光OD值差异分别为缺氧组(2.32±0.192、3.46±0.270、4.12±0.25...  相似文献   
7.
22例颈部大血管损伤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大血管损伤的危害性不仅在于短时间内的大出血,而且在于对大脑血供的影响及血肿对气道的压迫^[1],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随时会有死亡的危险。现就我院1996-2006年急诊收治的22例颈部大血管损伤的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1990-2019年以来中国白内障疾病的负担变化趋势。

方法:中国白内障相关疾病负担数据来源于大型公共数据库—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利用GBD 2019的公开数据,提取中国白内障疾病负担的有关信息。根据GBD 2019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白内障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探讨中国及其邻国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ASDR)的变量特征。

结果:1990年至2019年间,我国因白内障致盲和视力丧失患病人数增加223.54%,相应DALYs增加了142.14%。与男性群体相比,女性在过去30年中表现出更高的ASPR和DALYs。同时,65岁至84岁年龄段的人群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白内障。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ASPR排名从1990年的第9位867.09(95%UI:761.36-975.42)/10万,上升到2019年的第11位991.56(95%UI:861.52-1 131.04)/10万; 同时ASDR从1990年的第9位65.85(95%UI:46.39-89.41)/10万,上升到2019年的第10位59.16(95%UI:41.70-80.15)/10万。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中国白内障ASDR和ASPR仍保持较低水平。

结论: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因白内障而导致失明和视力丧失的总人群患病率和DALYs呈总体上升趋势,需要加强早期白内障筛查,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和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9.
詹向东  张剑  胡耑 《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28-229,232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自2007年4月-2011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分析其种类分布以及耐药率.结果:共分离病原菌436株,G-菌占59.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蔓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G+菌占40.6%,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属.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严重,且程度不同.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源主要为G-杆菌,病原菌耐药严重,且程度不一,临床中应合理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颅外颈内动脉损伤诊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外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82~ 2 0 0 2年共收治颅外颈内动脉损伤 8例 ,其中颈内动脉破裂并休克 3例 ,并发栓塞 4例 ,假性动脉瘤 2例。行颈内动脉修补 2例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端端吻合 1例 ,颅内 -外动脉搭桥 2例 ,手术取栓 1例 ,瘤体切除加动脉修补 2例。结果无死亡 ,4例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经颅内 -外动脉搭桥后完全康复 ,1例经取栓术后改善 ,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轻度改善。余 4例除 1例遗有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外 ,均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颈内动脉修复重建是降低死亡率 ,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