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的兴趣程度并分析其原因,为学校和临床老师的带教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兴趣程度,及对护士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看法。结果:护生们较感兴趣大多是静脉输液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不感兴趣的大多是床上洗头、吸痰等生活和排泄方面的操作;本科生感兴趣人数的百分比要比专科生明显偏低。结论:护生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的兴趣大小与专业思想稳定与否、操作项目的技术含量大小、工作内容的重复单调以及学历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1月~2019年12月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39例(住院病例),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9例,对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用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1.4 vs. 1.0±0.4)mmol/L (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1.03 ± 0.42 vs. 1.31±0.23)mmol/L (P<0.01),两组间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TG水平与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r = ?0.3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水平(r = 0.44,P<0.01)呈正相关。TG判断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患者病情活动的的最佳界值为1.295(灵敏度为79.49 %;特异度为76.92 %),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1。HDL-C判断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病情活动的的最佳界值为1.165(灵敏度为76.92 %;特异度为74.36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4。 结论 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的T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TG和HDL-C可以预测狼疮肾炎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的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Bcc以及Bcc与干扰菌的混合物在不同的增菌培养基中能否生长和增殖;探讨不同的 Bcc菌种对增菌培养基的营养需求和抗生素的耐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Bcc的代表菌株、干扰菌以及 Bcc与干扰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至TSB、10倍稀释的TSB、添加10 mg·L-1庆大霉素的TSB和添加250000 U·L-1多粘菌素B的TSB中培养,划线分离至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结果,并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只接种Bcc的4种增菌培养基均能使之良好地增殖。低量的Bcc(约102 cfu)与高量的干扰菌 (104 cfu)的混合接种,除了神秘伯克霍尔德菌CMCC(B)23010外,4种增菌培养基能使Bcc增殖并被检出。结论:添加抗生素的TSB与未添加抗生素的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TSB可以作为Bcc检验时的增菌培养基使用。生长缓慢且活力弱的Bcc菌株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会被漏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keV成像技术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 前瞻性选取体质量指数为25.15~34.91 kg/m2的9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为能谱扫描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和常规扫描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对两组分别测量胆囊动脉、相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竖脊肌CT值的标准差,计算胆囊动脉与竖脊肌间的CNR和SNR。对胆囊动脉行VR、MIP及CPR。由2名观察者分别独立评价两组重建后的图像质量。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 能谱CT单能量成像显示胆囊动脉的平均最佳keV值为(60.62±5.85)keV。A组胆囊动脉CT值、竖脊肌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但两组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04、0.773),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808)。结论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并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综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40天治疗后两组的FMA 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毒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对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主动免疫大鼠的方法获得β1-AA阳性的IgGs (pIgGs);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大鼠B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β1-AA(0.1 μmol/L pIgGs)促进LPS刺激的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A值:0.739±0.036 vs 0.533±0.032,P<0.05),且有浓度依赖性的趋势;该效应可以分别被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1/β2-AR)阻断剂部分阻断,被两种阻断剂共同作用完全阻断;pIgGs对静息的大鼠B淋巴细胞无增殖作用.结论 β1-AA可能通过B淋巴细胞表面的β1-AR和/或β2-AR信号通路促进激活的B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RA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分为并发CVD的RA (并发CVD组)62例和未并发CVD的RA (单纯RA组)60例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并发CVD组中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CVD组中常见损害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心脏超声异常以瓣膜返流(61%)最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并发CVD密切相关。结论 CVD为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且表现多样。DAS-28 评分、CRP、T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RA并发C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乙肝后肝硬化诊断中的运用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4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无肝脏病变或病史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计算肝脏体积,分析肝脏血供情况,观察其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肝脏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Child-Pugh分级中A、B、C级患者的肝脏体积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脉TDC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与肝脏TDC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均达90%以上,整体诊断准确性为93.02%。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通过计算肝脏体积,观察肝脏血供情况判断患者肝功能,为疾病诊断、分级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6月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30例,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每天1次,每次20~30 min,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患者治疗前后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评分、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ICPI)评分、盆腔疼痛和尿急/尿频症状(PUF)评分、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结果: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6.7%(23/30)、66.7%(20/30)、53.3%(16/30)和23.3%(7/30);ICSI评分、ICPI评分、PUF评分、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IC/PBS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盆腔气管脱垂的诊断中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成像的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2014年7月—2015年10月该院接收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在3种状态之下,观察组盆底结构较对照组更为松弛,观察组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0%的患者为肛提肌异常,76%为阴道周围结缔组织缺失.结论 经会阴三维超声成像能够使盆底解剖结构更有效显示,诊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