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散发性脑炎患者的定量脑电图频谱分布特征及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的散发性脑炎和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定量脑电图频谱分析。结果散发性脑炎组主频均数<6Hz,与对照组比较,P<0.0l,散发性脑炎组σ、θ相对功率值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定量脑电图主频分布及各频段相对功率值在诊断散发性脑炎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脑电图对脑死亡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 ,脑死亡的早期诊断愈来愈重要 ,临床诊断脑死亡已有较明确的标准 ,动态脑电图监测在脑死亡的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收集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我院住院深昏迷病人 11例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 ,探讨其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 11例中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2~ 80岁 ,平均 4 3 8岁。临床诊断 :电击伤 2例 ,重型颅脑外伤 2例 ,脑出血 3例 (1例破入诸脑室 ) ,脑炎 1例 ,肺源性心脏病1例 ,心房纤颤介入术后 1例 ,全身多发性骨折脂肪栓塞 1…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对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和临床检测指标对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在45例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急性期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lasgow评分、瞳孔对光反应、脑干反应检查,随访3个月时病人的预后,将动态脑电图检测和各项临床检查结果与病人的预后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动态脑电图对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在敏感性(83.3%)、特异性(100%)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7%)方面均比临床检测结果高,临床指标Glasgow评分、瞳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3.1%、84.2%及77.9%;76.9%、73.7%及75.6%;76.0%、68.4%及68.9%。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急性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有确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进行定量脑电图频谱分析发现,健康人各脑区的主频均数在9Hz以上,以α2频段为主,病例组各脑区的主频均数多数在8Hz以下,以θ、δ频段为主;急性脑梗塞病灶侧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显著增高,同健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主频分布及各频段相对功率值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院开展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UVB)治疗各种神经内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应用该技术治疗68例散发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动态观察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诊断参照《神经病学》制订的标准[1],脑电图检查均有...  相似文献   
6.
动态脑电图分级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在98例不同病因昏迷患者急性期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随访患者3个月的预后,将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CS评分结果与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分级与GCS评分显负相关(r=0.751,P<0.001),脑电图分级为Ⅰ级:GCS为7.0±0.7,Ⅱ级时GCS为7.3±1.2,Ⅲ级时GCS为4.0±0.0,Ⅴ级时GCS为3.2±0.4;动态脑电图异常分级在死亡或植物状态组和残疾生存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在死亡或植物状态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残疾生存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脑电图对植物状态和残疾生存患者预后的评估在敏感性(81.25%)、特异性(100%)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89%)方面均比GCS评分高。结论急性期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植物状态和残疾生存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确切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s)高频振荡(HFQs)成分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病变的异常表现,及其HT能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在一组诊断明确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病变的病人共70例中,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高频振荡成分的检测,比较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和高频振荡成分的异常率和异常模式。结果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的异常率为8.6%,HFOs的异常率为45.7%;两者的异常模式有:两者同时异常4.3%,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正常,HFOs异常41.4%,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分异常,HFOs正常4.3%。结论体感诱发电位高频成分和常规成分的异常反映感觉传入过程中不同的紊乱模式,高频成分对皮层下的神经纤维轻度脱髓鞘更为敏感,对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是一个有益的扩充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高血压Ⅱ期病人的脑电生理的研究较少,对于此期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累状况仍不明确。本文拟对诊断明确的高血压Ⅱ期病人进行脑干诱发电位( BAEP)不同刺激频率研究,拟探讨其脑干功能的改变及及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病例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 .9 ±10.01岁,均临床检查确诊高血压Ⅱ,确诊高血压病1年以上,病程最长5年,其中心脏受累,高血压心脏病13例,肾脏受累,尿蛋白阳性10例,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20例,所有病例均颅脑CT检查显示正常。无神经精神病史及脑血管病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LSEP)高频振荡成份(HFOs)在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异常表现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在48例诊断明确的PD病人和4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自愿者中,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HFOs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份和HFOs各指标的差异;比较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份和HFOs的异常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HFOs的数量减少,时程变短,两组之间HFOs数量和时程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而幅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LSEP高频振荡成份的异常率明显比常规成份的异常率高.结论 在PD病人中,SLSEP的HFOs可能出现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HFOs数量变少,时程变短,这种异常对临床诊断和HFOs的起源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45例原发皮层病变和22例原发脑干病变昏迷病人。于急性期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lasgow评分,随访3个月。将动态脑电图结果与病人的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脑电图异常分级与Glasgow评分均呈负相关;动态脑电图对病人预后评估的敏感性(83.3%)、特异性(100%)和准确率(91.7%)在原发皮层病变组均比脑干病变组高(60.0%。75.0%。75.0%)。结论 急性期动态脑电图检测对原发皮层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有确定的价值,但对原发脑干病变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