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 2 0 0 1年以来 ,我科对 3 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血浆置换配合常规疗法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60例 ,均为口服中毒 ,服量在 10 0ml以上。血浆置换组 3 0例 (男 16例、女 14例 ) ,年龄平均 47岁 ,其中 ,服氧化乐果 10例、对硫磷 (160 5) 5例、甲拌磷 3例、水胺硫磷 4例、敌敌畏 8例 ;对照组 3 0例 ,年龄平均 46岁 ,其中 ,服氧化乐果 9例、对硫磷 7例、甲拌磷 4例、水胺硫磷 3例、敌敌畏 7例。参照《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7794 87)诊断 ,60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Shh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中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iniMACS磁珠分选仪分选人骨髓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纯度;将CD34+细胞与MSC分别种至Transwell上下室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并添加外源性shh蛋白进行干预。收集非接触共培养d 7的样本检测HSC及MSC细胞数量、RNA总量、HSC的ki67的mRNA表达量,以了解HSC增殖情况;测量HSC细胞Tie-2 mRNA表达量和MSC的VEGF、Ang-1 mRNA表达量,以了解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非接触共培养d 7,共培养组2种细胞数量、RNA总量以及ki67、Tie-2、VEGF、Ang-1相对表达量增加并呈以下趋势:MSC+HSC组和shh+HSC组均高于HSC组(P 0.05),MSC+shh+HSC组高于MSC+HSC组(P 0.05)。结论:shh可协同MSC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促进HS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血管生成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20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对7例球蛋白>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生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8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的肺炎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生肺炎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提示感染以双肺为主;常见病原菌是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疾病分型、粒细胞缺乏、低血清白蛋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免疫抑制治疗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生肺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病原学结果回示前,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喹诺酮类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规律的免疫抑制治疗、加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的恢复及营养状况的支持是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肺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Ⅱ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0.5 μg/ml TanⅡA分别联合0.5 μg/ml、0.25 μg/ml和0.125 μg/ml ATRA作用NB4细胞5 d,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D33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TanⅡA联合ATRA可协同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联合作用组第5 d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超过80%;90%左右的NB4细胞分化,其中杆状和分叶核细胞比例超过65%;NBT还原能力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D11b表达升高,CD33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增加,有明显的细胞凋亡,与TanⅡA或ATRA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anⅡA与ATRA(0.125 μg/ml~0.5 μg/ml)联合对NB4细胞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倾向.结论TanⅡA联合ATRA对NB4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有协同作用;在ATRA一定浓度范围内,这种协同作用无ATRA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技术从威灵仙中提取分离有效部位威灵仙总皂苷。方法:将威灵仙粉粹后用70%乙醇渗滤提取,收集浓缩提取液后,上D101大孔树脂,依次用10%氨水、水、20%乙醇洗脱杂质,最后以70%乙醇洗脱有效部位,得总皂苷提取物,用齐墩果酸作对照,检测其含量。结果:威灵仙总皂苷主要富集于70%乙醇洗脱液部分,总皂苷含量达23.14%。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威灵仙总皂苷是可行的,可用于其他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多个凝血因子同时缺乏致凝血功能异常系获得性因素所致,部分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由于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即抑制物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而其致Ⅷ、Ⅸ、Ⅺ凝血因子同时缺乏的病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科收洽了1例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20+年前因碰撞致双大腿内侧形成血肿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出血不止,发现凝血异常,输注血浆后病情好转.后患者反复因鼻衄、牙龈血肿、双侧腹股沟区软组织血肿入院,诊断为“Ⅷ、Ⅸ、Ⅺ凝血因子缺乏”,予以输注血浆等治疗后病情可控制.5-年需加用激素治疗,病情方可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减少该类人员并发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5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13例的病历资料,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抽取70%(429例)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30%(184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临床效能,并将预测模型以公式和列线图形式呈现。结果 613例患者中有100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约为16.3%。不同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时长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等)及治疗措施(化疗、合并激素治疗等)的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长、化疗、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中心静脉置管、侵入性操作等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7,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