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玄参中苯丙素苷Acteoside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玄参中苯丙素苷Acteoside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从玄参根中分离提取苯丙素苷成分Acteoside,采用次黄嘌呤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观察Acteoside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体外观察Acteoside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Acteoside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体内的尿酸水平,体外实验显示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12.25μgml-1。结论玄参中Acteoside在小鼠高尿酸血症中的降尿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Wentilactone A的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经典遗传毒性检测组合(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Wentilactone A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结果提示,Wentilactone A在每皿5 000、500、50、5、0.5 μg 5个剂量下,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对鼠伤寒沙门菌均无致突变性。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提示,在终浓度23.74、47.48、94.96 μg/ml 3个剂量组,在加和不加S9中,于作用4 h和24 h的条件下培养的CHO细胞,均未诱发染色体畸变。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在100、200、400 mg/kg 3个剂量下作用24 h以及400 mg/kg剂量下作用48 h对骨髓细胞的微核诱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Wentilactone A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性,对CHO细胞的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对ICR小鼠无诱发骨髓细胞微核的效应。上述结果提示Wentilactone A不具有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神经元的存活、神经纤维的生长和分化以及再生起重要作用,是维持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功能的重要活性因子,对许多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性痴呆、脊髓损伤、脑卒中致瘫痪等均有潜在的治疗价值.目的测定经二硫化碳所致视神经损害的大鼠在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来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对受损视神经的治疗效果.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解放军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材料为Wistar健康成年大鼠,体质量240~340g,雌雄各半,由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与主要观察指标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NGF 5 000 U/kg组、NGF1 000 U/kg组、NGF 200 U/kg组和空白对照组.将清醒已埋好电极的大鼠进行固定,测定其视觉诱发电位及模式翻转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经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0 d后,模式反转诱发电位潜伏期[NGF 5000 U/kg组N1为(42.9±5.3)s,P1为(59.9±5.6)s,N2(93.8±5.9)s]和闪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NGF 5 000 U/kg组P1为(31.2±2.6)s,N1为(37.9±4.0)s,P2为(54.7±4.9)s,N2为(85.1±5.2)s]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缩短.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并有量-效关系,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绵参Eriophyton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总提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A等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各种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地黄苷martynoside(1),leucosceptoside A(2),枸橼苦素(citrusin B,3),(+)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9βDglucopyranoside(4),鹅掌楸碱(liriodendrin,5),velutinoside Ⅲ(6),苦奥诺苷B1(jionoside B1,7),stachysoside D(8)。结论: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绵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叔丁醇治疗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叔丁醇外用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 方法:建立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并将实验大鼠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组,左眼作为对照组;用自行配制的叔丁醇外用滴眼液(浓度分别为25、50、75 mmol/L)按时滴眼(1滴/次,3~5次/d);每日进行肉眼观察,并于用药后第5日及第10日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双眼晶状体核性病变,每日用游标卡尺(最小刻度值0.02 mm)测量大鼠双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的改变.另选未建模的SD大鼠,用100 mmol/L的叔丁醇滴眼液滴眼(1滴/次,3~5次/d),观察药物有无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结果:硒性白内障大鼠用药眼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直径小于对照眼(P<0.01);用药眼核性混浊斑块混浊程度低于对照眼;叔丁醇滴眼液毒性低,刺激性小. 结论:叔丁醇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檗碱的抗血小板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檗碱的抗血小板作用和机制储钟禄,黄才国,徐志平小檗碱(Berberine,BR)是从黄连、黄柏等药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也称黄连素,并已可人工合成。其结构为原小檗碱(Protoberberine)季碱(QuaternaryBase)。临床长期...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导师工作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军医大学于2006年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为了使寻师制收到更好的效果,结合作者担任本科生导师的实践,探讨了导师制的实行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介绍了在对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和药学本科学员蛋白质组学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视觉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炎、眼挫伤、青光眼等所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和损伤目前仍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1 ] ,通过建立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并进行治疗 ,以寻求有效的药物 ,对于治疗上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无经典的视神经损伤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视神经药理实验。本实验利用二硫化碳 (CS2 )造成大鼠视神经损伤 ,并用电生理方法 ,记录 CS2 中毒前后大鼠的视觉诱发电位变化 ,以确定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是否建立成功。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和仪器  CS2 ,上海试剂四厂生产 (批号 980 10 1) ;戊巴比妥钠 ,广州化学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作者提出生物制药工艺学信息化改革首先是对现代教育思想内化吸收的过程,其次在信息整合中应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进行限定、选择,再者教学改革应紧扣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