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对5例60岁以上尿毒症同时伴有血象低下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的出汗和阴液、阳气的盛衰,以及阳气对阴液的蒸化过程是否有阻碍这3个要素紧密相关。对湿热证中出汗的表现及其汗法的宜忌进行了总结,详细论述了汗法的运用技巧,并对当前临床中常见的误治进行了剖析,指出阴阳平和、气化通畅是汗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A并计算PSAD、PSAT,比较3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PS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PSA、PSAD、PSAT均升高,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测定血PSA含量有时不易区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SAD、PSAT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优于PSA。  相似文献   
4.
5.
电灼治疗腺性膀胱炎四例胡毅,李俊卿,郝斌,朱国鸿,李民(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郑州450003)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自1988年7月以来共收治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平均48岁,病程平均2a。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的一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UVP),8例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均与腹股沟疝修补一期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与腹股沟疝一期手术治疗具有可行性,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大致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种,但无论是分流术或断流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易解决的难处。2002年9月~2004年5月采用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DBS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20例,睁眼困难1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单球囊导管扩张 +内支架置放腔内成型治疗膜性及局限性布 加综合征 ,以探讨此术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下腔静脉单球囊导管扩张及内支架置放的手术方法对 8例膜性及局限性布 加综合征进行治疗。随访时间 10个月~ 2a。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扩张成功。阻塞段被扩张至 12mm~ 2 0mm ,行内支架置放腔内成型术后 ,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力从平均 (32± 4 .7)cmH2 O下降至 (19± 3.4 )cmH2 O。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无复发。结论 :经腔内成型术对于短段闭塞型及重度下腔静脉狭窄型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后全脑葡萄糖代谢(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功能影像学变化,探讨其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18例接受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在术前1w和术后6个月进行脑部18-F—FDG—PET/CT。结果术前大部分PD患者FDG影像学表现符合PD相关模式(PDRP)。术后异常代谢区域代谢趋向正常改变:纹状体区、中脑、感觉运动区和运动前区皮层的异常高代谢有明显下降;双侧前额叶、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皮层的异常低代谢有轻度升高。结论FDG影像对PD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和手术疗效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尚不能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