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膦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及易于功能化的特性而成为一类独特的药物控释材料。本文就疏水性线型聚膦腈,聚膦腈水凝胶及聚膦腈高分子药物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洛莫司汀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测定洛莫司汀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RP-HPLC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C_(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60∶40∶0.2,磷酸调pH为3.5);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32nm。采用Sephadex G-50分离洛莫司汀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洛莫司汀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洛莫司汀在4.0-48.0μ·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n=5),回收率在98.0%-101.0%之间,日内RSD及日间RSD均小于2%(n=5)。结论: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洛莫司汀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用HPLC测定黄芩素/HP-β-CD包合物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给药后,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血浆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1100 HPLC系统,DiamonsilTMODS色谱柱,以甲醇和磷酸溶液组成的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以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内标,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40 ℃,进样20 μL检测.结果 在本色谱条件下黄芩素、黄芩苷及其他代谢产物与杂峰分离良好;黄芩素和黄芩苷在0.05~15 mg·L-1内呈线性关系;两者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低于11.6%;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3和0.05 mg·L-1.结论 该方法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测黄芩素和黄芩苷,且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芩素/HP-β-CD包合物静注给药后,其主药黄芩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洛莫司汀(CCNU)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用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胆固醇琥珀酸酯(PEGCHS)修饰前后的2种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用改良逆相蒸发法制备普通和PEGCHS修饰的CCNU脂质体,测定包封率和粒径,静脉注射给药后,以格列苯脲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药物含量;并采用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制备的洛莫司汀脂质体包封率高(>80%),平均粒径50 nm左右;CCNU PBS溶液、CCNU脂质体和用PEGCHS修饰的CCNU脂质体的t1/2α分别为0.061 8,0.093 1和0.153 l h;t1/2β分别为0.087 9,0.416 2和1.002 1 h;AUC分别为13.520 7,86.9113和166.640 6 mg·h·L-1.结论 制备的CCNU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2种CCNU脂质体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CCNU的AUC,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并以用PEGCHS修饰的CCNU脂质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5C11与3种含有不同反应基团的聚合胶束(polymeric micelle,PM)偶联,构建相应5C11偶联的聚合胶束(5C11 coupled polymeric micelle,PM-5C11),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与5C11偶联的PM,并观察该偶联物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合成3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制备相应PM,与5C11偶联后制备PM-5C11,选择其中偶联率和生物安全性均较高的作为最适PM-5C11。将最适PM-5C11与人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作用,观测其生物学活性及其被Daudi细胞摄取的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分别含对甲苯磺酸酯基、丙烯基、羧基的3种PM,其中含对甲苯磺酸酯基和羧基的PM与5C11的偶联率均明显高于含丙烯基的PM的偶联率\[(28.08±2.24)%、(29.06±1.37)% vs (21.26±104)%,P<0.05\];由于含羧基的PM在制备过程中易残留细胞毒性物质,故选取含对甲苯磺酸酯基的PM作为最适PM。相应的最适PM成功偶联5C11形成PM-5C11,最适PM-5C11显示出5C11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可被Daudi细胞摄取。结论:构建的3种PM中,含对甲苯磺酸酯基的PM在生物安全性、偶联率及相应PM-5C11的生物学活性方面最优,可作为构建纳米药物载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青蒿琥酯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青蒿琥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单剂量分别灌胃(50 mg·kg-1)青蒿琥酯自微乳和青蒿琥酯原料药,以格列吡嗪为内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青蒿琥酯血浆样品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0 ng·mL-1,回归方程为A=294.74C-439.33(r=0.999 6),定量下限为1.0 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10%,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青蒿琥酯原料药和青蒿琥酯自微乳的药动学参数Cmaxt1/2和AUC0→t分别为:(87.6±8.80)ng·mL-1,(1.88±0.33)h和(43.3±1.74)h·ng·mL-1;(421±41.6)ng·mL-1,(1.48±0.17)h和(282±17.7)h·ng·mL-1。其中,Cmax和AUC0→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血浆中青蒿琥酯的含量测定,经灌胃给药后,与原料药比较,青蒿琥酯自微乳能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以壳聚糖和羟丙纤维素为基质的芬太尼口腔贴膜,并评价了贴膜的粘附力、体外释药行为及对金黄地鼠离体颊粘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以壳聚糖-羟丙纤维素4:1制得的贴膜口腔滞留时间约50min,释药性能及颊膜渗透能力较好,在室温、相对湿度75%环境放置3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芬太尼双层缓释贴膜的研制及性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芬太尼双层口腔贴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以保护层和生物黏附层制备芬太尼双层口腔贴膜,并以贴膜的体外黏附力、体内黏附时间、释药行为及离体颊膜渗透能力等为指标,对贴膜的处方进行筛选。结果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聚乙烯醇以2:1:2的比例制成的膜剂为最佳处方,其体外黏附力为(203±21)g·cm-2,口腔黏附时间为120 min,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芬太尼的平均渗透速率为10.527μg·cm-2·h-1,其渗透过程属于零级动力学过程。加入甘草甜素前后,药膜的黏附力稍有下降,体外溶出速度与颊膜渗透速度均增加。结论芬太尼双层口腔贴膜有望成为芬太尼的新型透颊膜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9.
RP-HPLC测定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大鼠血浆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  邱利焱  金一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2):929-931
 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黄芩素/HP-β-CD包合物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给药后,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血浆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1100 HPLC系统,DiamonsilTMODS色谱柱,以甲醇和磷酸溶液组成的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以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内标,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40℃,进样20μL检测。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黄芩素、黄芩苷及其他代谢产物与杂峰分离良好;黄芩素和黄芩苷在0.05~15 mg·L-1内呈线性关系;两者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低于11.6%;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3和0.05 mg·L-1。结论该方法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测黄芩素和黄芩苷,且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芩素/HP-β-CD包合物静注给药后,其主药黄芩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卉  邱利焱  金一  金龙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9):1501-1504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毛细管色谱(MECC)模式分离和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方法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7 cm(有效长度55 cm)×50μm;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1 SDS-50 mmol·L-1的硼酸钠溶液(pH8.33);6.89 KPa×10 s压力进样;运行电压15.0 kV;检测波长214 nm;毛细管柱温25℃。结果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九种成分分离完全,烟酰氨、维生素B6、D-生物素、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钠、叶酸、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520.0 mg·L-1(r=0.999 1),0.40~50.0 mg·L-1(r=0.999 7),0.42-52.0 mg·L-1(r=0.999 3),0.40~50.0 mg·L-1(r=0.998 2),0.39-49.0 mg·L-1(r=0.999 6),8.00~1 000.0 mg·L-1(r=0.992 0),0.83-104.0 mg·L-1(r=0.999 5),0.42~53.0 mg·L-1(r=0.999 0),0.41~51.0 mg·L-1(r=0.999 8),n=5;精密度(RSD)分别为1.75%,1.04%,1.6%,2.84%,1.85%,3.26%,1.58%,2.5%,1.92%(n=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60,0.16,0.24,0.23,0.21,0.45,0.41,0.20,0.18 mg·L-1。结论采用HPCE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