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文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硝酸铝-亚硝酸钠为显色剂,比较不同提取时间以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金莲花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方法测定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不同。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大黄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5μm,4.6 mm×20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小于4%。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分离效果好,该法适应于血浆样品的快速、大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黄酚在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酚静脉注射在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8020)为流动相,测定兔血浆中大黄酚(iv,10 mg·kg-1含量),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酚iv药动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α=9.60 min,t/2β=139.27 min,K21=0.016 min-1,K12=0.039 min-1,K10=0.023min-1,AUC=73.05 mg·L-1·min,CL=0.16 L·min-1·kg-1,VC=9.60 L·kg-1.结论大黄酚在兔体内分布快,药物起效迅速,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病人5年总生存率40%~70%.对于复发或有远处转移的晚期鼻咽癌病人,DDP 5-Fu是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有效率66%~83%,中位生存时间约11个月,有41%左右出现Ⅲ/Ⅳ度骨髓毒性[1,2];近年来,人们尝试将一些新的化疗药如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与顺铂或卡铂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率仍处于60%~88%的水平,中位生存期10.5~12.4个月,而骨髓毒性显著增加[3-5].异长春花碱抗瘤谱广,神经毒性小,应用方便.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鼻咽癌少有报告,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7年3月我科用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初治、复治晚期鼻咽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在晚期鼻咽癌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POLD1基因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p53特异性小干扰shRNA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53-siRNA)和表达EGFP-p53融合蛋白的p53绿色荧光真核增强表达质粒(pEGFP-p53),通过稳定转染,将表达pEGFP-p53重组质粒、p53-siRNA转染入SMMC-7721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细胞系7721-p53、7721-p53RNAi。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p53、POLD1的mRNA。结果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野生型p53高表达组能够抑制POLD1的基因转录(P〈0.001);而低表达组能够促进POLD1的基因转录(P〈0.001)。结论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p53能够调控POLD1的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本研究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ise Lrge B-ellmphama,DLBCL)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分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与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提取 DLBCL相关数据集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16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富集水平及27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比较ABC亚型和GCB亚型DLBCL通路富集水平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差异。结果;数据集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路、淋巴细胞活化通路、MHC Ⅱ类抗原呈递信号通路、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Ⅱ型干扰素信号通路、T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黏附信号通路富集分数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其中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在 GCB 亚型中显著富集。CD4+T淋巴细胞、CD4+效应记忆T细胞、CD4+记忆T细胞、CD8+T淋巴细胞、Thl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在所有数据集中均表现为细胞浸润程度高者预后较好,嗜酸性粒细胞、M2 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h2 细胞浸润程度高者则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在ABC 亚型中显著高于 CCB 亚型。结论∶DIBCL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与预后密切相关,此结果或可为将来基于免疫微环境的 DIBCL分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FSBL)菌株在本地区的分离、分布情况,以利于对产ESBL细菌的监控与治疗。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检测ESBL;K-B法药敏试验。结果:6种常见革兰氏阴性(G^-)菌产ESBL总阳性率(14.5%),以阴沟肠杆菌最高(43.2%);产ESBL细菌来自痰标本最高(57.4%);病房中神经科病房分离的产ESBL阳性率最高(39.5%)。其中大肠埃希氏菌、阴沟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的体外耐药率达90%-10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47%-78%;不产ESBL菌株对此四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偏低(P<0.05)。大肠、肺炎、阴沟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菌株(P<0.05)。其他菌株(不动、嗜麦芽、铜绿)由于菌株数太少,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应做长期统计。结论:DDST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产ESBL菌株;三代头孢的长期和大量应用是产生ESBL菌的主要原因,应用亚胺培南治疗产ESBL细菌引起的感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硫酸二乙铵和硫酸二异丙铵的气相色谱性质。硫酸二乙铵和硫酸二异丙铵全用温度范围为20-1600℃和20-140℃。用PEG-20M作参比相。实验结果表明:硫酸二乙铵和硫酸二异丙铵对具有大偶极矩的化合物或具有氢键成键能力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低碳醇及异构体,单官能团取代苯衍生物可以提供良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53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 2014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3例DLBCL 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和探讨了153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Ⅲ~Ⅳ期、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CD10蛋白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P < 0. 050) 。COX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DH升高、IPI评分3~5分均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 P < 0. 050) 。结论: LDH升高、IPI 3~5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CD10作为重要分子标志物,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