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6例外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66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6例,NK/T淋巴廇(NK/TCL)17例,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ITCL)5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AITCL)2例。结果:96例患者中89例接受CHOP方案为主的联合化疗,有效率(RR)为88.8%,完全缓解(CR)率为57.3%。中位随访时间30(2~98)个月,死亡52例,中位生存期31.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2.7%、35.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PTCL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规化疗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生存率低,预后不良,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IME-FICC(免疫磁珠富集-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及其意义。【方法】通过与磁珠共价结合的表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CAM的癌细胞,结合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8/18阳性的癌细胞(呈绿荧光)。放置MCF-7乳腺癌细胞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以检验本方法癌细胞回收率及敏感度,检测20例正常女性志愿者及12例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标本,探索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免疫磁珠富集后癌细胞回收率达86%~93%.可在10^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1个癌细胞,特异性为100%。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8/18阳性细胞检出率75%。【结论】改良IME-FICC法是一种简便、省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慧强  蔡清清 《癌症》2002,21(12):1390-1397
尽管晚期头颈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外科、放疗和化疗)在不断进展,但最近几十年,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头颈癌治愈率仍无明显改善。虽然最近关于放、化疗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得出了鼓舞人心的结果,但大部分方案的毒性较大,不宜于在社区医院中推广。最近许多对头颈癌有潜在治疗价值的生物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几种生物制剂已联合应用到高剂量的放疗中。本文目的是综述上述生物制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头颈癌的结果。另外,将简要报道几个与放疗有协同作用的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这些或许是未来头颈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改良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IME-FICC)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7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与磁珠共价结合的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CAM的肿瘤细胞,再采用宽波段滤板检测细胞角蛋白(CK)8/18阳性的肿瘤细胞。中位随访25个月后,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在内的预后因子做统计分析。结果: 20 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8/18,63例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到CK8/18,阳性率为82.9%(63/76,P<0.01)。复发患者治疗前检测到的外周血CK8/18+ CTC中位数明显高于不复发患者(P<0.01),两组中位病毒壳蛋白抗原(VCA)-IgA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K8/18+CTCs个数在3以上,无复发生存率逐渐下降。VCA-IgA滴度不能预测生存。结论: 外周血中CK8/18+CTCs是初治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40 mg/L 13-MTD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乳腺正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13-MT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13-MTD处理后细胞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Fas 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等蛋白磷酸化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显示13-MTD能有效地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但不引起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经13-MTD处理后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JNK和p38磷酸化蛋白明显增加,Akt磷酸化蛋白明显减少。结论:13-MTD是一个新的安全高效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途径和抑制Akt存活途径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已发现的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一个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L-plastin启动子序列,发现在距离转录起始点-1751上存在多态性位点T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文献报道的启动子序列质粒(-1751C),测定含-1751T质粒和含-1751C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用巢式PCR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和癌组织中该位点序列,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L-plastin启动子,并发现一个位于-1751的多态性位点(C/T);成功构建启动子序列含-1751C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表明(-1751C)质粒启动子转录活性为(-1751T)质粒的4~5倍,2者受到雄激素刺激后活性均升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和细胞株。结论鉴定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的L-plastin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含有不同碱基位点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及其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81例PTCL的临床资料,对β2- MG水平、IPI评分系统与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81例患者,均接受CHOP方案联合化疗,总有效(RR)率为82.7 %,完全缓解(CR)率53.1 %。IPI评分低危组、低中危组、中高危组及高危组的RR率分别为95.7 %、87.5 %、53.8 %和20.0 %,CR率分别为74.5 %、37.5 %、15.4 %和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98个月),中位生存期(MST)31.2个月,总的1、3、5年生存(OS)率分别为83.5 %、41.8 %和34.7 %。低危和低中危组MST目前尚未达到,中高危和高危组MST分别为16、7个月,5年OS率分别为57.3 %、55.9 %、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IPI评分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4~5分合并为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前者MST尚未达到,后者为11个月,5年OS率分别为54.8 %和0(P<0.05)。高危组血清β2- MG水平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高危组患者较低危组患者血清β2-MG异常者比例也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 MG水平、IPI评分与PTCL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血清β2- MG水平可以和IPI评分系统一起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残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46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TGFβ1、PCNA,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组高(P<0.05);PCNA在肾癌组高表达(P<0.01),且在高分期、高分级肾细胞癌中表达量较低分期,低分级肾细胞癌高(P<0.05),TGFβ1表达量与PCNA表呈负相关关系(P<0.01),TGFβ1表达量低及PCNA表达量高的肾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TGFβ1对处于增残太怕肾细胞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肾癌发展,TGFβ1及PCNA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