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达临床完全缓解(CCR)28例,部分缓解(PR)11例,完全病理缓解(PCR)19例.对照组行静脉化疗后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2例,完全病理缓解(PCR)9例.结论: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效果好,显著缩短疗程且毒副反应小、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乳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4例男性乳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至2006年8月,5年无瘤生存率为68.8%,5年总生存率为81.3%,腋淋巴结阴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4.6%,腋淋巴结阳性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33.3%(χ2=8.48,P<0.01).结论 男性乳癌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个性化治疗有助于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乳腺康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乳腺增生症病人160例:乳腺康注射液+维生素E治疗60例(RXK+VitE组),乳腺康注射液+三苯氧胺治疗50例(RXK+TAM组),单纯采用乳腺康注射液治疗50例(RXK组)。比较各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RXK+VitE组总有效率(92%)优于RXK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XK+VitE组治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RXK+TAM组(P<0.01)。结论:乳腺康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采用Mammotome微创治疗乳腺疾病病人4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8~62岁.36例病人包块直径0.9~3.0 cm,其中7例病人为多发性包块;12例隐匿性乳腺病灶病人体检中无法触及包块,钼钯X线片显示为边缘清晰的非钙化性实性包块,直径0.3~0.8 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肾被膜下血肿(spontaneous perirenal hemorrhage,SP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SP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右侧腹部疼痛5h入院,按泌尿系结石予相关治疗无明显好转.2d后复查血常规提示进行性贫血,急诊行双肾CT检查,确诊为SPH.嘱绝对卧床,并予止血、保持尿便通畅、止痛及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病情缓解.2个月后复查超声示肾包膜下血肿消失.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缺乏诊断经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是导致SPH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VEGF-c的表达,以活检证实的30例乳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c表达率为70.0%,ER阴性者VEGF-c表达率为73.2%,其5年生存率低于VEGF-c阴性患者;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VEGF-c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上乳腺癌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应用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所有标本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切缘情况。从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例(5.0%)最大切缘>2 cm,57例(95.0%)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31例(51.7%)最大切缘>2 cm,29例(48.3%)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6例(10.0%)患者的手术标本镜下切缘阳性,54例(90.0%)切缘阴性;对照组15例(25.0%)镜下切缘阳性,45例(75.0%)切缘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在行二次扩切后切缘仍为阳性,改行乳腺全切手术。结论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指导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梭柱型或圆柱型区段切除对保乳切缘肿瘤残留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兼顾两种方法优点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于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A组)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标本切缘的肿瘤残留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保乳术后乳腺外观的满意度调查,进而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以确保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正常腺体的副损伤.结果 A组标本侧切缘、乳头对侧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标本乳头近端切缘的肿瘤残留患者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11,P<0.05).术后1年A、B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半年满意度调查显示,B组患者对于乳腺外观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x 2=4.02,P<0.05).结论 在肿瘤安全性方面,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优于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但却比后者有更大的副损伤.乳腺癌保乳术乳头近端切缘有必要切至乳头下方,而乳头对侧切缘以及侧切缘只要切至肿瘤旁开1 cm即可,不需要过多切除远端腺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 ,检测了 92例乳腺癌组织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4 5 7% (42 /92 ) ,p16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 ;但p16阳性者远隔转移率 14 3% (6 / 4 2 )低于p16阴性组 34%(17/ 5 0 ,P <0 0 5 )。本组p16基因表达与疾病缓解期无关。结论 :提示p16基因在乳腺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对筛选乳腺癌术后高危转移患者 ,加强随访诊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