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各实验动物感染金葡菌L型后肺脏和其它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 高渗培育金葡菌L型,经静脉人工感染小白鼠、大白鼠等动物,光镜观察相应脏器变化.结果 发现主要脏器实质细胞发生变性、慢性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结论 细菌L型具有侵入和破坏组织脏器实质细胞的能力,引起相应脏器发生间质性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外胆管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32例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VEGF-C的表达。结果 VEGF-C在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0%。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VEGF-C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VEGF-C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C在胆管癌的表达可促进胆管癌淋巴结的转移,对判断胆管癌淋巴结转移、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进路脑膜引起的一种疾病,是肺外结核中的重症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患原发结核时机体的高度过敏性有关。从发病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系继发性:结核病,主要发生于软脑膜,也可发生于蛛网膜,有时发生于脑实质(结核性脑膜炎)。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是原发结核病或播散性结核病的脑部表现。常并发骨结核、泌尿生殖器结核等,是儿童肺结核中的主要病症。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及癌变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容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在胆囊结石及癌变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 5 3例胆囊结石 ,9例胆囊癌及 1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胆法中的sTNF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及胆汁中sTNFR水平胆囊癌组为 (2 .63± 0 .5 6) μg/L、(10 .0 2± 3 .2 3 ) μg/L较胆石症组 (1.2 5± 0 .3 6) μg/L、(2 .81± 0 .93 ) μg/L及对照组 (0 .95± 0 .19)μg/L、(1.83± 0 .5 4) μg/L均显著升高 (P <0 .0 1)。胆囊黏膜从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到胆囊癌的发展过程中sTNFR在血清 (1.11± 0 .2 8、1.5 3± 0 .3 2、2 .63± 0 .5 6)及胆汁中 (2 .5 0± 0 .81、3 .42±0 .87、10 .0 2± 3 .2 3 )逐级增高 (各组间P <0 .0 5 )。胆汁中sTNFR水平在胆囊癌Ⅰ~Ⅲ期 (8.3 6±2 .60 )与Ⅳ~Ⅴ期 (13 .3 3± 4.46)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肿瘤直径≥ 2cm组 (12 .10± 2 .3 2 )与 <2cm组 (7.42± 2 .10 )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胆汁中TNFR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的血清水平 ,两者之间呈正直线相关 (r =0 .875 ,P <0 .0 0 1)。胆囊癌术后血清sTNFR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sTNFR参与胆囊结石致癌的过程 ,与胆囊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1例,并与垂体后叶素治疗的32例及三腔管治疗的25例进行对照。观察3组平均止血时间、24h止血率以及治疗前后门静脉主干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垂体后叶素治疗组、三腔管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94.27±28.88min、358.11±151.43min、134.71±32.12min,24h止血率分别为63.41%、37.50%、72%。奥曲肽治疗组止血率显著高于垂体后叶素治疗组(P<0.01)。奥曲肽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0.86±0.41mm、13.84±0.35mm,二者有显著差异。奥曲肽治疗后其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 奥曲肽能使门脉内径相对缩小、血流量减少和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使门脉压力降低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血液中有荷电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无机盐离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血液流变特性必有敏感而复杂的响应。我们已做了恒定磁场作用下血液表观粘度改变的实验,在0.7T磁场作用下,血液粘度降低,尤其是低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及还原粘度与不经磁场的血样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揭示恒定磁场对红细胞聚集体起到解聚作用[1]。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我们对磁感应强度在1~2T的强脉冲磁场作用下血液流变特性进行观察,并与未经磁场作用血样流变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度为1~2T脉冲磁场作用下,血液流变特性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切除术在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疼痛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45例伴随中重度疼痛的胰头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神经丛切除术或姑息性胆肠吻合、胃空肠吻合术+腹腔神经丛切除术治疗,并设立相同样本量的对照组。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进行疼痛评分(NRS)调查。术前1周、术后1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Karnofsky)调查。比较手术患者疼痛的NR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根据生存时间随访结果绘制生存率曲线图并比较生存率的变化。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神经丛切除术及行姑息性胆肠吻合、胃空肠吻合术+腹腔神经丛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腹痛的程度NR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全部患者的腹痛得到有效缓解,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1)。行姑息性胆肠吻合、胃空肠吻合术+腹腔神经丛切除术的患者的生存率在10个月和15个月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头癌患者施行腹腔神经丛切除术可以明显缓解难治性的胰腺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该术式方法创伤较小,副作用较少,值得作为治疗胰腺癌,尤其是伴随疼痛的胰腺癌患者的常规辅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中的GC盒(-348~-338)是否是启动子中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方法 用PCR克隆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构建由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驱动的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报告质粒,并对报告质粒中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中的GC盒进行删除和突变.将报告质粒转染到β细胞系βTC3中,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SEAP的活性强度,进而判定GC盒与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关系.结果 删除和突变人胰岛素启动子中的GC盒不能显著改变胰岛素基因启动子在β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结论 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中GC盒不是一个关键顺式作用元件.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HCC)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1995-01/ 2003-12收治的128例E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选择对EHCC切除术后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的预后分析. 结果:在128例EHCC中,59例施行了外科切除, 69例施行了内或外引流术和非手术治疗. 在切除组59例中,根治性切除47例,姑息性切除12例. 其中,根治性切除1,3,5 a生存率分别为72%,45%和23%;姑息性切除1和3 a生存率分别为54%和9%,无5 a存活者. 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显著(log-rank test,P<0.05).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对预后有重要影响(P<0.05). 结论: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治性切除可提高EHCC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