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Smad4在TGF-β诱导人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RBE人胆管癌细胞系24h后,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处理0h、12h、24h、48h后RBE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干扰Smad4表达的细胞系,在无TGF-β1处理或TGF-β1处理24h后,观察Smad4干扰组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差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诱导RBE细胞的形态由上皮样向间质样转变,促进 N-cadherin表达增加和E-cadherin表达降低.在无TGF-β1处理时,Smad4干扰组细胞比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更趋于上皮样,E-cadherin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在TGF-β1处理24h后,Smad4干扰组细胞形态的间质样变化程度、N-cadherin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缺失,而Smad4干扰组细胞仍表达较高水平的E-cadherin,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TGF-β依赖Smad4介导人胆管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星状细胞(HSC)在体外培养的卵圆细胞向成熟肝细胞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将卵圆细胞分别与原代培养的HSC混合共培养(混合共培养组),采用Millicell小室不接触共培养(不接触共培养组),卵圆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在共培养后第7、14、21天观测,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 α(HNF-4 α)、白蛋白和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量;(2)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卵圆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3)过碘酸希夫染色检测各时间点卵圆细胞内糖原颗粒的含量;(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卵圆细胞分泌白蛋白的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1)卵圆细胞第7、14、21天表达HNF-4 α和白蛋白的mRNA的量(相对与共培养之前的表达量的倍数):混合共培养组HNF-4 α分别为(1.9±0.2)倍、(10.7±1.2)倍、(12.0±1.3)倍;白蛋白mRNA的量分别为(5.7±1.6)倍、(110.7±13.7)倍、(173.6±22.3)倍;不接触共培养组HNF-4 α分别为(1.4±0.1)倍、(3.2±0.6)倍、(8.9±1.4)倍;白蛋白mRNA的量分别为(2.9±1.4)倍、(22.3±8.5)倍、(96.3±16.3)倍.共培养组(混合共培养与不接触共培养组)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LSD-t值分别为32.98,10.08;13.38,7.96; 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14、21天AFP、CK-19的表达量:混合共培养组AFP分别为(1.1±0.2)倍、(0.2±0.0)倍、(0.0±0.0)倍;CK-19分别为(0.2±0.1)倍、(0.0±0.0)倍、(0.0±0.0)倍;不接触共培养组AFP分别为(1.0±0.2)倍、(0.2±0.1)倍、(0.1±0.0)倍;CK-19分别为(0.6±0.1)倍、(0.1±0.0)倍,(0.0±0.0)倍.共培养组(混合共培养与不接触共培养组)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LSD-t值分别为37.99,34.50;13.59,22.46;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卵圆细胞共培养后白蛋白分泌量明显增加:混合共培养组:14 d为(15.30±0.09)ng/ml、21 d(20.98±0.12)ng/ml,不接触共培养组14 d为(11.41±0.13)ng/ml,21 d为(15.12±0.17)ng/ml,混合共培养组高于不接触共培养组,LSD-t=251.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卵圆细胞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丰富,且细胞间形成毛细胆管结构.(4)过碘酸希夫染色显示共培养后卵圆细胞内出现大量红色糖原颗粒.结论 HSC可以诱导卵圆细胞向成熟肝细胞分化,HSC除了通过细胞因子等可溶性因子途径发挥作用外,与卵圆细胞的直接接触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新生树鼩体内细胞因子TLR-4和IL-6的变化,初步探讨HBV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31只树鼩幼崽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6)。实验组接种人HBV,接种后第8周至第24周定期检测树鼩外周血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根据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慢性感染组7只(血清HBsAg或HBV-DNA持续阳性时间达到24周)和疑似慢性感染组5只(血清HBsAg或HBV-DNA不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阳性),其余13只HbsAg和HBV-DNA均阴性,不纳入研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树鼩外周血TLR-4、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树鼩肝组织中TLR-4、IL-6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观察期间内,慢性感染组和疑似慢性感染组外周血TLR-4与IL-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感染组TLR-4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R-4、IL-6在树鼩HBV感染模型中表达升高,可能在HB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型鼠肝炎病毒诱导的小鼠病毒性肝炎模型中肾脏组织细胞因子IL-17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MHV-3病毒诱导小鼠病毒性肝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IL-17A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肾脏组织中IL-17A mRNA水平。结果肝炎模型小鼠肾脏组织中表达IL-17A,随着MHV-3感染时间的延长,肾脏组织中IL-17A mRNA水平逐渐增高,在第10天达到高峰。结论肾脏组织中高表达的IL-17A可能参与MHV-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肝炎模型中MHV-3感染引起的肾脏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调控卵圆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条件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三组大鼠均接受2-AAF灌胃,实验组和条件对照组进行2/3肝切除,而假手术组仅进行开关腹.于术后第0、1、3、6、9、12和15天提取HSCs,收集该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将HGF受体抑制剂PHA665752(5 μmol/L)加入条件对照组的条件培养液中,用各时间点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LE6卵圆细胞系24 h,经PI/Annexin-Ⅴ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E6细胞的凋亡情况.提取第9天条件培养液处理后的LE6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im和cleaved-Case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第6、9、12天条件培养液处理后,实验组LE6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条件对照组(P<0.05),其中第9天差异最显著,而且第9天实验组的Bim和cleaved-Casepase 3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和条件对照组(P<0.05).结论 HGF可能通过降低Bim蛋白表达和抑制Caspase 3活性参与HSCs对卵圆细胞凋亡的负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和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肝脏胰腺病区接受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治疗的22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手术转化率,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2例患者的手术转化率为45.5%(10/22),客观缓解率为81.8%(18/22),疾病控制率为90.9%(20/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2/22),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13/22)。10例转化治疗成功患者开始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4.7个月(IQR:3.4~8.4个月),中位手术时间为271 min(IQR:210~313 min),中位出血量为225 mL(IQR:100~425 mL),术后中位引流管拔管时间为6.0 d(IQR:4.8~8.5 d),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0.0 d(IQR:8.5~12.3 d),3例获病理完全缓解,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可能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转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思路。方法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平均住院日的显著因素。结果患者入院时合并其他疾病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医疗保险、职业对鼻咽癌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诊治鼻咽癌的同时,积极治疗患者入院时合并的其他疾病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型鼠肝炎病毒诱导的小鼠病毒性肝炎模型中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MHV-3病毒诱导的小鼠病毒性肝炎模型,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水平。结果 MHV-3病毒感染小鼠后各时间点血清BUN、Cr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随着MHV-3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mRNA水平逐渐增高,在第10天达到高峰。结论肾脏组织表达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MHV-3病毒感染引起的肾脏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