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TOF MRA序列进行脑部动脉成像,其中,2例不能同时顺利完成3D Fast-TOF MRA和标准3D TOF MRA扫描,1例由于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较差,未纳入统计。共31例检查者(男15例,女16例)顺利完成扫描,采用MIP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得原始横断位基底动脉中段和同层脑桥信号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颈内动脉的各级分支显示和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二者的图像质量、血管分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分。结果3D Fast-TOF MRA组的颈内动脉分支显示评分为(3.21±0.86)分,标准3D TOF MRA组为(2.51±0.64)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D Fast-TOF MRA组显示血管分支优于标准序列。3D Fast-TOF MRA组图像质量为(4.84±0.58)分,标准3D TOF组图像质量为(4.87±0.56)分,3D Fast-TOF MRA组的SNR、CNR分别为161.17±11.72、124.13±11.28;标准3D TOF组的SNR、CNR分别为149.39±39.91、113.04±29.90;两组间图像质量、SNR、CNR无显著性差异(P>0.05),3D Fast-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3.31 min,标准扫描序列扫描时间5.28 min。结论3D Fast-TOF MRA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标准3D TOF序列相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与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MRI及CT资料。11例中,8例接受MR检查,其中5例接受增强扫描;4例接受CT扫描,其中1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10例DFSP位于皮下及皮下脂肪层,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1例位于左侧大腿中上段深部。DFSP在T1WI图像上主要为低至稍高信号,T2WI图像上呈稍高或高信号;CT平扫呈等密度。MR和CT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昂强化。结论隆突件皮肤纤维肉瘤的MRI和CT嘉孤且右一宦特衍.右助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复合回声(EEC)厚度对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术前接受超声检查的20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以活检或子宫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为标准,回顾性对比分析Ⅰ型(121例)和Ⅱ型(84例)子宫内膜癌超声特点,对EEC厚度、是否有宫腔内积液或病变、子宫肌层肿物、子宫大小和附件肿物及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例(10.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EEC≤4 mm,其中Ⅰ型1例(4.8%),Ⅱ型20例(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9%Ⅰ型和25.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且EEC≤4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EC≥5 mm 56例,≤4 mm 20例,显示不清8例。20例EEC≤4 mm患者中发现≥1项异常超声表现:4例(20.0%)宫腔积液,5例(25.0%)宫腔占位病变,8例(40.0%)子宫肌层占位病变,14例(70.0%)子宫增大,2例(10.0%)附件区占位病变。结论子宫内膜线薄,特别是合并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时不能完全排除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应刮宫或宫腔镜检查并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尽管许多心理学家、科学家及医生反复研究了几个世纪,“意识”总被认为是迷惑或是不可思议的。时至今日,意识的准确定义、内容以及基本形态仍不清楚。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诊疗依旧是临床及伦理研究中最为困难棘手的问题之一。意识是由觉醒及知觉两个主要部分构成[1]。人们能睁开自己的眼睛并且对一定程度的刺激有反应,称为觉醒。而拥有感觉、思想、情感的人群,被称为有知觉[2]。现今,临床将DOC患者分为昏迷(Coma)、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 Conscious State, MCS)及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LIS)四个意识级别[3]。昏迷患者完全丧失了被唤醒及运动的功能,即无觉醒能力及知觉[4]。“持续性植物状态”是Jennett和Plum两位学者于1972年提出的[5]。最近,为了避免将“持续性”理解为“永久性”,“植物状态”这个术语取代了“持续性植物状态”,被更多学者推荐使用[6]。植物状态患者处于觉醒但无知觉反应的状态,拥有睡眠-觉醒的周期,但是对于自身及周围环境是无知觉的。最小意识状态,是Giacino及其研究团队于2002年提出并用于描述DOC患者的[7]。最小意识状态的患者是拥有意识并且觉醒的,相较于植物状态患者,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表现出不稳定但是可被察觉的知觉反应[2]。闭锁综合征用于描述四肢瘫痪并且无法说话的患者,该类患者拥有瞬目反射并且眼球可以垂直运动。该类患者的意识状态非常接近于健康人,因此他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但缺少与其互动的能力[8]。造成DOC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严重脑外伤。随着此类患者的增多,近年来,研究及理解残余脑功能方面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本综述的目的在于回顾近年有关使用神经功能成像对于不同意识级别DOC患者的研究应用文献,并且简要的总结这些研究所面临的研究难点、局限性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行感染清创手术的124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直接行开放清创术,106例行腹腔镜探查。结果 106例行腹腔镜探查的病人中43例病人腹股沟区存在组织粘连并在腹腔镜下完成粘连分离;8例病人在腹腔镜下完成清创操作,98例病人腹腔镜探查后联合开放清创术。所有病例手术时间为(67.6±34.9)min。术后3例病人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年,22例病人再次感染入院治疗,4例病人腹股沟疝复发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无病人出现术后慢性疼痛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感染的病人,腹腔镜技术安全有效,能够减少病人手术创伤和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非发酵菌耐药性变迁及其与抗菌药物用量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80%,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接近30%。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之间呈高度相关。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两种非发酵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并与亚胺培南类药物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对降低医院感染率的作用,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收治的796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数据采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分析。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后,2010-2012年患者调整日感染率由21.60‰下降至4.14‰;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幅度最大,由52.03‰下降至18.77‰;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11.67‰下降至2.00‰;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由8.47‰下降至0.51‰;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1.17%,其次为泌尿道和血液,分别占17.11%和11.72%;共检出病原菌96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45%。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并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无张力修补在腹股沟区疝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可固(Kugel)补片及网塞补片、德国贝朗公司或美国艾瑞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和北京天助畅运公司的善愈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8年1月6年间收治的3126例腹股沟区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5分钟,术后疼痛轻微,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5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下血肿18例,术后慢性疼痛6例,平均住院日3天,平均手术费用4644元。平均随访69个月,复发10例,所有患者异物感均不明显。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向溶酶体药物氯喹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紫杉醇及氯喹作用于A549细胞,Lyso-Tracker Red DND-99进行细胞内溶酶体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溶酶体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比较药物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紫杉醇作用的A549细胞浆内可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330例6岁以下儿童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双侧腹股沟区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合并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术中发现60例患儿有对侧隐性疝,单侧疝手术时间平均10 min,术后4 h进食,术后6~24 h出院。全组患儿术后疼痛轻微,无明显哭闹,均未使用止痛药物,未出现尿潴留,发生阴囊积气50例,均于术后2~3 h吸收。无复发、无手术不良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术后慢性疼痛,平均住院时间3 d,单侧腹股沟疝平均花费3 000元。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术中可探查发现并处理双侧疝,尤其适合于6岁以下儿童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