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β-咔啉类生物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β-咔啉类生物碱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并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β-咔啉类生物碱均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中40μg/m L浓度的抑制效果较其他浓度及5-Fu干预组更显著(P0.01),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不同浓度β-咔啉类生物均可引起PTE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AK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其中40μg/m L浓度的调节效果较其他浓度及5-Fu干预组更显著(P0.01)。结论β-咔啉类生物碱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及下调AKT蛋白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 DNR)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清洁的SD大鼠分为DNR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DNR组腹腔注射DNR 3.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均每周1次,连续4周。注射DNR或0.9%氯化钠注射液1、3和4周末2组分别各取5只大鼠进行心电图、心肌组织肌浆网Ca^2﹢-ATP酶( SERCA2a)蛋白表达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腹腔注射DNR可成功复制亚急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实验第2周时DNR组大鼠出现精神差、活动缓慢、嗜睡、进食减少等症状,对照组大鼠活动、体重、进食均正常;第4周大鼠心电图QRS波电压下降>30%,ST段抬高,P波尖耸,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心肌细胞胞质浑浊,有空泡形成,肌纤维排列紊乱,间隔增宽。实验1周时2组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蛋白表达均呈中等阳性,而实验3及4周末DNR组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蛋白表达均呈弱阳性。实验3及4周末,DNR组大鼠SERCA2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大鼠[(42.2±1.2)个比(65.30±1.6)个,(35.2±6.0)个比(66.7±1.5)个,均P﹤0.05]。结论 DNR可抑制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心肌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肿瘤患者内科治疗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寻求内科抗感染用药的最佳方案,为临床用药及药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使用内科抗感染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用药的种类、剂量、费用及用药的频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肿瘤患者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品种较多,要量较大。按年用药费用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洁霉素类;按药品用量有多到少排列依次是头孢唑啉钠、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结论我院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品种单一,凭经验用药、预防用药过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咔啉类生物碱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β-咔啉类生物碱设定为浓度0、5、10、20、40μg/mL,分别用其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48h,透射电镜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结果可见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提示其可诱导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分析,在不同浓度β-咔啉类生物碱(0、5、10、20、40μg/mL)作用下,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0.25)%、(6.30±0.39)%、(9.34±0.54)%、(11.33±0.37)%、(19.86±0.55)%,0μg/mL组分别与其他药物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咔啉类生物碱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花边莲汤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吉西他滨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花边莲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VEGF-C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C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花边莲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利于提高近期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抑制VEGF-C表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晚期NSCLC组织RRM1的表达及与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科室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用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的病理标本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R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RM1表达与患者近期疗效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关系。样本率的比较用检验;用Kaplan-meier法对TTP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RRM1表达阳性率为33.3%(17/51),化疗有效率为17.65%,阴性组化疗有效率为47.06%,RRM1表达阳性组中位TTP为67天,阴性组中位TTP为203天。结论晚期NSCLC组织中存在RRM1的表达,其表达和各临床特征无关。RRM1表达不同是晚期NSCLC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存在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针对肿瘤内科患者治疗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188例肿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全面护理方式,并通过问卷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通过问卷可知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的越加广泛。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容易产生脱发、呕吐、药物外漏、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会产生焦虑、恐慌、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采用全面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提高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医类学生《内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2中医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抽取2015-2中医(定向)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单元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单元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发散性思维、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增强师生互动这四个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专业学生在《内科学》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体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