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酒精是全世界最常用且已被公认的成瘾物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饮酒相关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亦急剧增加。酒精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会对人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介绍酒精成瘾对组蛋白修饰的作用及其机制,有助于读者了解酒精成瘾的发生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长期神经适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BMI的宫颈癌患者放疗时CTV至PTV外扩边界,为实现精准的个体化分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MRT宫颈癌患者40例,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组,BMI≤18.4 kg/m2为过轻组,18.5~23.9 kg/m2为正常组,24.0~27.9 kg/m2为过重组,≥28.0 kg/m2为肥胖组。在膀胱容积测量仪干预下分别采集9次治疗前的千伏级CB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并对配准结果进行分析。通过MPTV=2.5Σ+0.7σ分析4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的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检验。结果 过轻组,正常组,过重组及肥胖组患者CTV至PTV的外扩边界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分别为6.87、6.06、8.49 mm,3.13、3.02、3.14 mm,4.70、4.86、5.31 mm及7.63、8.28、8.54 mm (P=0.038、0.048、0.004)。结论 过轻患者和肥胖患者的摆位误差高于正常者和过重患者,故对于过轻患者和肥胖患者应适当增加CTV至PTV的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决策树分类方式分析北京地区3年内871例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费用,为管理部门决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871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分析不同年份其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并通过决策树分类模型将所有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采用绝对值及相对权重法测算所有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费用标准。结果 乳腺癌患者2019-2021年住院总费用从高至低分别为2020年3 523 965.98元<2019年3 763 289.85元<2021年3 924 283.54元;各个年份均为药品费用所占的构成比最大,护理康复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医疗付款方式及转归情况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P<0.05;经交叉验证方法对验证所构建出的决策树从而得到12个DRGs组合,具有较高的组内同质性;各分组费用超标例数均在10%~12%左右,且DRGs中9组的病种权重最高(1.92),DRGs中6组的病种权重最低(0.42)。结论 药品费用是目前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的最大经济负担,同时不同的治疗方式、医疗付款方式及转归情况是...  相似文献   
4.
吴子毅  王焱  孟怡然  许青 《中国癌症杂志》2020,30(12):1031-1034
背景与目的:光学体表成像系统应用于图像引导的放疗过程。比较分析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Catalyst TM 系统在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检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33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后,进行同次摆位的CBCT和Catalyst TM 系统图像采集。将采集图像和模拟定位图像进行配准对比,分别记录两种系统在x、y和z方向的平移误差值以及在头脚方向旋转(pitch,PIT)、左右方向旋转(roll,ROL)、水平方向旋转(rotation,RTN)3个方向的旋转误差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CBCT配准在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x、y和z方向的结果为(0.95±1.18)mm、(1.28±1.63)mm和(0.97±1.20)mm,在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PIT、ROL、RTN结果为(0.73±0.65)°、(1.07±0.86)°和(0.69±0.69)°。Catalyst TM 系统配准在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x、y和z方向的结果为(0.96±1.35)mm、(1.43±1.66)mm和(1.59±1.98)mm,在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PIT、ROL和RTN结果为(0.86±0.80)°、(0.87±0.74)°和(0.75±0.76)°。两系统之间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差值均<1 mm。结论:Catalyst TM 系统与CBCT系统检测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alyst TM 系统可代替CBCT系统进行放疗摆位误差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成大麻成瘾者心理治疗方面的操作方法、经验和效果。方法:以1例青少年合成大麻成瘾患者为对象,运用Matrix门诊强化干预方法中的早期康复技能训练、预防复吸和家庭治疗方法,开展为期8周共16次心理治疗。根据患者尿液毒品检测、自我报告和家人观察,评估治疗后保持戒断的康复时长;根据Cogstate计算机认知评估测评工具,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第8个月持续随访,患者未复吸,保持戒断状况良好。治疗后患者完成Cogstate言语学习记忆、空间问题解决和错误监管能力、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准确度提升,错误数下降。结论:在合成大麻成瘾者的心理治疗中运用Matrix门诊强化干预方法,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保持戒断,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中成药具有质量稳定、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等优势,在冠心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二者在功效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长,临床上容易产生用药混淆,因此将二者在治疗冠心病中的组方、适应症、作用机制等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二者的临床应用及病证结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即自行改装后的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的固定装置和臂部支撑装置,讨论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肺及食管胸部肿瘤患者1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热塑膜固定(A组)、臂部支撑装置固定(B组)进行摆位和治疗.A组利用二次摆位技术,即先使患者头脚方向的激光线与真空垫上的定位标记一致,再根据患者体表定位标记进行摆位(第一次摆位),最后覆上热塑膜固定,再根据热塑膜上的定位标记移床至治疗位置(第二次摆位);B组利用一次摆位技术,即直接根据体表标记进行摆位.A、B组均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ag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采集治疗前﹑后的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两种不同固定方式,A组和B组治疗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06±0.58)和(1.82±0.82)mm,Y轴(头脚方向)(1.31±0.40)和(2.18±1.20)mm,Z轴(腹背方向)(1.28±0.66)和(2.94±1.81)mm.治疗后误差分别为:X轴(0.86±0.54)和(1.29±0.58)mm,Y轴(1.07±0.58)和(1.08±0.45)mm,Z轴(0.98±0.53)和(1.56±0.63)mm.结论:A组误差均小于B组,采用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固定装置并应用二次摆位技术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不仅摆位的精确度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与自制泡沫脚垫固定双脚踝法固定体位方式在直肠癌IMRT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2014年选取1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患者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B组患者采用自制塑料泡沫脚垫固定双侧脚踝法。采集108人次(A、B组各54人次)治疗前后KV-CBCT图像行灰度平移误差配准,成组t检验两组患者在左右方向(x轴)、上下方向(y轴)、前后方向(z轴)的摆位误差。结果 两组患者y轴摆位误差相近[(2.13±0.64) mm∶(2.61±1.17) mm,P=0.399];x轴摆位误差A组低于B组[(1.51±0.28) mm∶(2.70±1.05) mm,P=0.039],A、B组误差率分别7.41%、42.59%;z 轴上A组也低于B组[(1.10±0.29) mm∶(2.37±0.71) mm,P=0.002],A、B组误差率分别1.85%、35.19%。结论 直肠癌放疗摆位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双下肢法有效避免了双下肢左右平移和内外旋转,从而减少摆位误差,比自制泡沫脚垫固定双脚踝法的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的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在位移误差及其引起的剂量学差异,研究乳腺癌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7年年内乳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头部热塑膜固定,B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每例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CBCT扫描。计算两组患者在x、y、z轴向的摆位误差和分次内位移以及V100、V95,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结果 A组和B两组患者在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24±0.42)、(1.71±0.61)、(2.25±1.04) mm和(3.67±2.05)、(3.78±1.74)、(4.65±2.66) mm (P=0.033、0.027、0.020);分次内位移分别为(1.10±0.66)、(1.13±0.59)、(1.11±0.62) mm和(2.48±0.88)、(2.21±0.98)、(3.53±2.01) mm (P=0.030、0.021、0.013);V100分别为(94.27±3.20)%和(99.08±0.60)%(P=0.065),V95为(89.48±4.70)%和(96.53±2.50)%(P=0.002)。结论 使用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较乳腺托架固定方式产生的位移误差明显减小,使胸壁野及锁骨上野剂量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乳放疗,为有效地代偿摆位误差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是将临床靶区向计划靶区外放合适的边界,但对于不同乳腺癌患者外放相同的边界是否妥当尚存在争议,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析,探讨各生理特征参数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并进行初步分组,为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97例,利用CBCT分析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肿瘤位置、体重指数、胸围及患侧乳腺体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对于连续变量,按中位数分组;对于肿瘤位置,将患者按左右进行分组,并个性化确定靶区外放边界。结果:患者体重指数、胸围和乳腺体积分别与头脚方向(Pearson=0.40,P<0.01)、头脚方向(Pearson=0.43,P<0.01)和左右方向(Pearson=0.42,P<0.01)呈中度正相关,同时三者分组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P=0.001;t=-5.182,P=0.001;t=-2.712,P=0.008)。并且胸围及乳腺体积分组在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36;t=-3.550,P=0.001)。按体重指数、胸围和乳腺体积中位数分组确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3.1~4.5、4.6~8.0和4.9~5.3 m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的体重指数、胸围及乳腺体积与摆位误差存在相关性,推荐根据以上生理特征参数为不同乳腺癌患者确定合理的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