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女性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电话随访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纳入2012例妇女,收集其产后6个月内粪失禁和尿失禁的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娩方式与尿失禁和粪失禁的关系.结果 (1)参与调查的2012例产后妇女,14例(0.70%)有粪失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粪失禁与阴道产钳助产(OR=20.09,95% CI:3.64~110.90,P=0.000)和会阴侧切术分娩相关(OR=6.11,95% CI:1.29~28.80,P=0.024).(2)2012例妇女中产后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的发病率分别为10.04%(202例)、8.15% (164例)、0.94%(19例)和0.94%(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UI相关的因素有:母亲年龄(OR=1.07,95% CI:1.04~1.11,P=0.000)、母亲分娩前体重(OR=1.04,95%CI:1.02~1.06,P=0.001)、新生儿头围(OR=1.20,95% CI:1.05~1.39,P=0.010)、会阴侧切术分娩(OR=4.96,95% CI:3.05~8.07,P=0.0005)、阴道自然分娩(OR=5.22,95% CI:2.53~10.76,P=0.000)和阴道产钳助产(OR=9.20,95% CI:4.07~20.79,P=0.000).与UUI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分娩前体重(OR=1.51,95%CI:1.12~2.05,P=0.008).与MUI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分娩前体重(OR=1.06,95% CI:1.00~1.11,P=0.049)、第二产程时限(OR=1.01,95% CI:1.00~1.03,P=0.010)、会阴侧切术分娩(OR=7.76,95% CI:1.42~42.52,P=0.017)和阴道产钳助产(OR=15.21,95% CI:1.61~143.44,P=0.018).(3)产后4d和产后42 d SUI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95%和9.10%.结论 (1)本院产后妇女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病率较先前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发病率低.(2)阴道分娩是妇女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特别是阴道产钳助产和会阴侧切术分娩.(3)母亲的年龄、分娩前体重、新生儿出生时头围、阴道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术是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心脏骤停幸存者、有危及生命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川,可显著降低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患者ICD植入术后为防电极脱位应常规卧床,长时间的卧床,固定姿态下均可因血流缓慢淤滞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ICD植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形成及护理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1例ICD植入术后UEDVT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劳累性胸闷、心悸、气短50 d,加重1周,于2009年2月20日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诊断入院。给予卧床休息、吸氧、稳定生命体征及强心、营养心肌、扩血管、抗感染等治疗,5 d后心衰症状缓解。2月25日09∶50,患者情绪激动后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颈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示心室扑动。立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卵巢癌患者腹水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功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其与患者初治及复发状态是否相关,并进一步探讨卵巢癌腹水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发挥免疫调节性作用的具体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28例卵巢癌患者腹水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 CD25- T细胞,采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ester,CFSE)标记CD4+ CD25- T细胞,CD4+ CD25+ Treg与自体CFSE标记CD4+ CD25- T细胞以1:1比例共培养,经流式检测CFSE表达及Modfit软件分析CD4+ CD25- T增殖指数(PI),计算各标本内Treg对自体CD4+ CD25- T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中合性抗IL-10抗体及中合性抗TGF-β1抗体探究腹水内CD4+ CD25+ Treg介导免疫逃逸作用是否通过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或TGF-β1发挥作用。  结果  Ⅲ~Ⅳ期卵巢癌腹水内CD4+ CD25+ Treg对自体CD4+ CD25- T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5.72±17.04)%,较Ⅰ~Ⅱ期Treg抑制率(59.61±16.97)%显著增强(P < 0.05)。复发卵巢癌患者腹水内Treg对自体CD4+ CD25- T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5.89±7.07)%,较初治卵巢癌患者腹水Treg抑制率(52.82±8.18)%显著增强(P=0.000 1)。共培养体系内加入中合性抗IL-10抗体或/及中和性抗TGF-β1抗体,Treg对自体CD4+ CD25- T细胞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卵巢癌腹水内CD4+ CD25+ Treg介导免疫逃逸能力与肿瘤分期及复发、初治状态相关,且发挥免疫逃逸作用可能是与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及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卵巢癌患者腹水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差异、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含量与化疗、复发的关系,探究其在卵巢癌腹腔微环境中发挥免疫调节的具体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7例卵巢癌患者腹水及28例卵巢癌患者PBMC中CD4+ CD25+/CD4+ T细胞百分比,并根据收集标本时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组,比较处于初治(PD)、化疗后(AC)及复发(RD)3个阶段卵巢癌患者腹水及PBMC中Treg含量的差异。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卵巢癌患者腹水及外周血Treg,与经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ester,CFSE)标记的自CD4+CD25- T细胞按不同比例(0:1,1:1,1:2及1:4)共培养,检测Treg免疫抑制功能。   结果   卵巢癌患者腹水中CD4+ CD25+/CD4+ T细胞百分比(28.25±14.06)%较PBMC中(14.6±4.74)%显著增高(P < 0.000 1)。卵巢癌患者PD、AC及RD 3个阶段腹水及PBMC中Treg含量均显示为AC>RD>PD,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 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腹水中CD4+ CD25+ Treg可有效抑制CFSE标记的自体CD4+ CD25- T细胞增殖,且抑制功能较外周血显著增强(P < 0.01)。   结论   卵巢癌腹腔微环境中存在CD4+ CD25+Treg,且其含量及免疫抑制功能较外周血PBMC显著增高,提示卵巢癌腹腔内更易发生免疫逃逸作用。卵巢癌患者化疗后及复发阶段腹水及PBMC中CD4+ CD25+ Treg含量均大于原发阶段,提示化疗可能促进卵巢癌患者体内Treg含量升高,而Treg升高可能参与促进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39靶向调控miR-520a-3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系(SKOV3、A2780、OVCAR3、HO-891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HOSEpiC)中LINC00339和miR-520a-3p...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常见检验危急值,探讨危急值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血管内科的检验危急值报告结果,总结及探索护理方法。结果危急值共142例次,其中构成比超过10%的项目依次为低钾(31.7%)、肌钙蛋白心肌酶异常(24.6%)、低钠(18.3%)和高血糖(13.4%),根据危急值报告分析结果制定了相应的补钾、补钠等护理措施并完善了危急值管理制度。结论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常见临床检验危急值,制定相关措施并严格监督落实,做好预见性治疗和护理,防止病情恶化,避免错失最佳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新举措、新模式和新文化,打造优质护理品牌,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方法求创新,探索护理管理新举措,包括建章立制、强化护士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绩效考核等;改模式,推进护理服务上水平,包括改革排班模式和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等;赢满意、树品牌,包括注重细节和谐医患关系,持续改进提升整体满意度等。结果创新服务模式实施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有所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优质示范品牌业内知名度提高。结论创新服务模式有助于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和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miR-4262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Kaiso-β-catenin机制。将miR-4262表达载体pGL3-miR-4262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宫颈癌细胞株作为miR-4262组,以未转染Hela细胞和转染pGL3空载体细胞分别作为空白组和阴性组,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中细胞凋亡蛋白、Kaiso、β-catenin及Axi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和阴性组相比,miR-4262组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Bax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Kaiso、β-catenin表达明显升高而Axin表达明显降低(P<0.05)。因此,miR-4262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且其作用可能与调节Kaiso-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行PCI治疗的824例冠状动脉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824例患者共处理冠状动脉CTO病变875处,成功开通731处,成功率为83.5%(731/875);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脏压塞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7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53例,术后2d因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冠状动脉CTO患者PCI围术期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重点护理和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有效措施,是提高PCI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