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病变部位4例在胃体,3例在胃窦,1例发生在胃贲门;其中5例高度恶性,3例低度恶性。1例因广泛转移仅行活检,1例姑息切除术,6例行根治术。仅行活检1例术后4个 月死亡;姑息性切除1例术后复发;行根治术6例均生存,最长者达5年。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胃恶性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手术应争取行根治性手术,对预后及防止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情况.方法 50只Wistar大鼠和5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作为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后24 h 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肝移植术后24 h存活率为84.0%(42/50),死亡的8例中麻醉控制不当2例,出血4例、血栓形成2例;1周存活率82.0%(41/50),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于脓胸,可能为管饲喂养营养剂引起食道穿孔所致.结论固定的配合,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和熟练的显微镜外科技术,以及改善手术环境和术后饲养环境,是大鼠术后稳定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生长抑素增强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下 ,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运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 ,2 4h后加入梯度浓度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细胞生长曲线相比较。结果 :阿霉素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呈现效应 -浓度依赖性 (P <0 .0 5)。生长抑素能够诱导离体胆囊癌细胞生长停滞于DNA合成期 (S期)。经生长抑素预处理后 ,阿霉素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单独用药为佳 (P <0 .0 1 )。结论 :生长抑素可增强胆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全志伟  汤朝晖 《腹部外科》2014,27(5):313-316
我国是一个胆道疾病高发的国家,随着时代发展,胆道外科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胆囊结石、胆道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胆道外科带来了新的气象,腹腔镜技术、内镜微创技术、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的应用及三维影像重建技术等影像学的发展,使胆道外科手术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胆道疾病外科诊治观念面临着更新和拓展。因此,胆道外科专科医师的规范化管理培训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选择20例胰腺癌、40例胃癌患者分别应用免疫营养制剂(士强,荷兰Nutricia公司产品)(n=30)和对照剂能全力(无锡Nutricia公司产品)(n=30)治疗.均于术后第二天开始等热卡肠内营养支持7 d(30 kcal*kg-1*d-1).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5天、8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结果 1.两组病例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下降(P<0.01),肠内营养支持7 d,两组病例T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变(P>0.05);试验组IgA较术前提高(P<0.05),对照组IgG下降(P<0.05),IgM显著上升(P<0.01).两组病例术后血浆IL-6水平上升(P<0.05),IL-10水平降低(P<0.05).2.术后氮平衡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后两组累计氮值为负氮平衡;两组的体重、三角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均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出现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下降(P<0.05).结论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手术后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特别是显著提高血清IgA浓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疫情常态化防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普外科由于疾病范围广、急危重症多,是疫情期间社会面就医需求最为迫切的主要专科之一。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安全开展普外科手术的对策。首先,宏观策略上,病房应进行分区布置,并合理制定急诊和择期手术病人收治流程。其次,术中防护的技术细节方面,需重点注意防护装备穿脱、手术烟雾处理、手术标本转运等关键环节。最后,还应重视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  相似文献   
9.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理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方法运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Wistar→SD),于连续观测时间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给予病理评级和评分。结果术后排斥反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第5天达到高峰,5-15 d维持于较高水平,随后逐渐减弱,但仍维持于轻至中度水平。结论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5-15 d急性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是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较为理想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ln在肿瘤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显示Gln会加速体内肿瘤的生长。此外,Gln可作为一种化疗配合药物在加强化疗作用的同时减少化疗的副反应,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