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核孔蛋白98(Nucleoporin 98,NUP9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1区5带上,当发生累及11p15的平衡易位或倒位时,导致NUP98基因重排,截至目前已发现至少28种与之相关的伙伴基因 [ 1] ,以涉及同源异型盒(Homeobox,Hox)基因家族最为多见,涵盖了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不良预后因素,研究CHOPE方案结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治疗T-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1例T-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HOPE和CHOPE+L组(在CHOPE基础上,第1、3、5、7、9、11天加用L-ASP),并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例T-NHL患者,随访时间为3~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完全缓解率52.50%,部分缓解率 29.51%,总有效率为80.01%。CHOPE+L组完全缓解率57.89%,总有效率84.21%;CHOPE组完全缓解率43.48%,总有效率78.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HL患者的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7.6%、65.7%,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患者中,34例接受CHOPE+L方案、9例接受CHOPE方案,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有ENKTCL新模型、结外病变数和化疗能否达到完全缓解。结论:CHOPE+L是治疗ENKTCL的有效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CHOPE+L能否作为T-NHL治疗方案,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不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治FL患者资料,分析其生存情况,比较不同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经初始治疗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占80.0%(44/55),其中23.6%(13/55)持续CR≥5年.全组患者10年总生存(OS)率为77.8%,复发率为34.5%,复发患者OS率较无复发者明显降低(93.8%比61.6%,P=0.012).采用FC/FMD方案治疗组较采用CHOP样方案治疗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均明显升高(80.0%比21.1%和80.0%比29.2%,P<0.05),但加用利妥昔单抗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比72.7%和90.0%比73.5%,P>0.05).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OS率、DFS率和PFS率均较未应用组升高(96.4%、79.2%和79.2%比82.9%、39.3%和44.5%,P<0.05);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化疗的患者DFS率和PFS率均较未应用组明显升高(86.2%比49.4%,87.1%比52.7 %,P< 0.05),但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比89.1%,P>0.05).联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感染、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氟达拉滨联合方案的血液学毒性较强,但可耐受.结论 初始联合化疗后,FL的CR率较高,部分患者是有可能通过化疗达到彻底治愈的.利妥昔单抗可明显延长患者OS时间.FC/FMD方案与CHOP样方案相比,可延长患者PFS时间,加用利妥昔单抗后,两方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系统化疗的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对霍奇金淋巴瘤(HL)的研究中,PET-C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HL分期、疗效监测与评估的最准确工具.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监测治疗期间的疗效,准确区分受累淋巴结和组织,评估预后,已成为淋巴瘤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一种较新的影像技术,PET-CT的全部作用或优缺点还没有被完全研究清楚.文章从201 2年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和PET-CT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来探讨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8岁,心悸、胸闷、气促6d,晕厥1次。体格检查:心率3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安置心脏临时双极起搏器、营养心肌、改善传导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论确定我国护理诊断范围应掌握的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实施整体护理的重点。主要在县级以上的大、中型医院,文章在分析讲座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护理诊断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认为NANDA的护理诊断内容,并不完全符合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我国临床护理诊断范围的确定,应充分体现出整体护理的层次功能,护理诊断实践的主要内容,应重点放在满足住院病人的疾病诊断、治疗保障、促进康复等基本的护理需求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评估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3年6月间15例新发IgD MM临床资料。15例诱导治疗中传统化疗9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6例。诊断及疗效采用IMWG的标准评估,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男女比例2∶1,中位年龄57(40-72)岁;15例均为Durie-SalmonⅢ期,轻链为λ型占80%(12/15),有骨损害者占了86.7%(13/15),髓外侵犯者33.3%(5/15),胸腔积液26.7%(4/15),肾功能损害86.7%(13/15),贫血占93.3%(14/15),血清白蛋白〈35 g/L占26.7%(4/15),平均肌酐清除率为23.1(6-44)ml/min,诊断时中位血红蛋白82(43-131)g/L。结果表明,可随访11例中,8例死亡,3例存活;平均随访20(0.5-13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PFS)7(95%置信区间CI 4.6-9.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15(95%CI 6.6-27.4)个月;用传统化疗诱导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7(95%CI 6.0-28.0)个月,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5(95%CI 0.0-33.3)个月(P=0.90)。15例中可评价疗效14例,完全缓解者(CR)33.3%(5/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VGPR)13.3%(2/15);部分缓解(PR)20%(3/15);疾病稳定者(SD)20%(3/15);疾病进展者(PD)6.7%(1/15)。结论:IgD MM是一种少见的MM类型,预后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对伴髓外浸润的患者有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 对62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与复发、难治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2例HL患者中,12例(19.35 %)为复发、难治性。病理类型(P=0.026)、淋巴结区≥3个(P=0.030)和大包块(P=0.006)与复发、难治有关。复发、难治性H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9.5个月(27~129个月),复发、难治性HL及其他HL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6.7 %和88.8 %,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2.4 %和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HL的病理类型、淋巴结区≥3个和大包块与复发、难治关系密切,同时,短期(<1年)内复发是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SCT,auto-HSCT)患者早期免疫重建的异同。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进行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1例,其中15例allo-HSCT,16例auto-HSCT;留取2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TREC)水平判断初始 T细胞功能。结果:移植后12个月内allo-HSCT组和auto-HSCT组患者CD4+T细胞、CD8初始T细胞、效应记忆性T细胞、CD4中枢记忆性T细胞、中期活化性T细胞以及DC重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和NK细胞迅速恢复正常水平。移植后前3个月内B细胞重建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从第6个月起auto HSCT组显著快于allo-HSCT组患者(P<0.05);移植后第6个月起allo-HSCT组晚期活化性T细胞表达显著高于auto-HSCT组(P<0.05),而auto-HSCT组CD4初始T细胞和CD8中枢记忆性T细胞的表达高于allo-HSCT组(P<0.05)。移植后12个月内allo-HSCT和auto-HSCT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TREC水平显著低于年龄相近的健康对照组(P<0.05),allo-HSCT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TREC水平稍高于auto HSCT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o-HSCT和auto-HSCT患者早期免疫重建的速度和特点很相似,移植患者免疫重建主要不是由异源性移植物所决定,可能与胸腺功能受损后T细胞分化缓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百分比及绝对数,通过生存分析明确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运用最大选择Log-rank检验,找到Treg绝对数作为连续变量用于区分不同预后结果的界值。将Treg绝对数依界值的新分组与年龄、性别、病理亚型、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等指标一同纳入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最终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上述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绝对数在疾病难治复发组较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Treg绝对数界值为19个/μl。外周血Treg绝对数减低为独立于危险度分层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绝对数减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