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榄香注射液及华蟾素注射液分别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纳入104例2018年8月—2020年1月于肿瘤科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1次,华蟾素注射液组予华蟾素注射液10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榄香注射液组加用榄香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0.4 g,每天1次,2组连续治疗15 d后休息15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甲胎蛋白(AFP)、卡氏评分(KPS)和肿瘤体积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榄香注射液组88.46%,华蟾素注射液组7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华蟾素注射液组比较,榄香注射液组AFP降低值、肿瘤体积缩小值及KPS评分升高值均多于华蟾素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蟾素注射液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发生率高于榄香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注射液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注射部位疼痛为主,发生率高于华蟾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华蟾素注射液,2种中药制剂治疗期间仍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黄素转移蛋白(C20orf54)基因 rs374680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相关性,以期为 ESCC的防治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 ESCC患者156例(ESCC组),另选取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SNP位点多态性检测使用实时(real-time)PCR分析。结果对照组 rs374680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48.0%,T等位基因频率为52.0%,ESCC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59.6%,T等位基因频率为4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C/C、C/T和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0%、34.0%和35.0%,ESCC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8%、25.6%和27.6%,统计学分析显示 C/C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 ESC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和 T/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 ESC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0orf54基因rs3746804位点C/C基因型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0orf54基因 rs3746804位点 C/C基因型与 ESCC易感性密切相关,对 ESCC的早期筛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irc-PRKDC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肺癌细胞系NCI-H1299、NCI-H2170、NCI-H1975。将NCI-H1299细胞分为si-NC、si-PRKDC、pcDNA-NC、pcDNA-PRKDC、miR-NC、miR-505-3p、anti-miR-NC、anti-miR-505-3p、si-PRKDC+anti-miR-NC、si-PRKDC+anti-miR-505-3p组。RT-qPCR检测circ-PRKDC和miR-505-3p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PRKDC和miR-505-3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BEAS-2B细胞相比,NCI-H1299、NCI-H2170、NCI-H1975细胞circ-PRKDC表达水平升高(3.65、3.10、2.67∶1.00,P<0.05),miR-505-3p表达水平降低(0.42、0.50、0.54∶1.02,P<0.05)。低表达circ-PRKDC后CyclinD1表达水平降低(0.42∶0.81,P<0.05),Cleaved-caspase-3和γ-H2AX表达水平升高[(0.71∶0.33,P<0.05)和(0.89∶0.465),P<0.05];细胞A值降低(0.413∶0.839,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20.35∶6.21,P<0.05);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0.05);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0.35∶0.73,P<0.05)。miR-505-3p高表达后CyclinD1表达水平降低(0.34∶0.83,P<0.05),Cleaved-caspase-3(0.65∶0.32,P<0.05)和γ-H2AX (0.96∶0.45,P<0.05)表达水平升高,细胞A值降低(0.386∶0.851,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16.38∶6.20,P<0.05),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0.05)。与miR-NC比较,miR-505-3p组转染circ-PRKDC野生型报告质粒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0.44∶1.00,P<0.05)。下调miR-505-3p能逆转circ-PRKDC低表达对NCI-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放射敏感性以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论 低表达circ-PRKDC可能通过上调miR-505-3p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以及增强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且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来曲唑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来曲唑和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69%,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医疗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来曲唑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疗效,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医疗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16S rD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癌患者19例,采用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PIK3CA突变型(n=4)和PIK3CA野生型(n=15)之间肿瘤组织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差异。  结果  在门水平上,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栖热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占总群落的98%以上。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型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野生型。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微生物特征有显著性差异。Spearman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PIK3CA野生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双歧杆菌属与假单胞菌呈正相关。  结论  PIK3CA突变型与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且PIK3CA突变患者中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药紫杉醇脂质体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紫杉醇脂质体60 mg/m2,静脉滴入,d1,每周1次,连用6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6.06%),PR 6例(18.18%),SD 19例(57.57%),PD 6例(18.18%),总有效率(CR+PR)为24.24%(8/33),中位生存期7.1个月,1年生存率30.3%(10/33).过敏反应、肌痛/关节痛及周围神经毒性仅3.03%(1/33).结论:单药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毒副反应轻,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TGF-β1、 TNF-α与癌症相关性乏力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癌癌症相关性乏力中的变化规律,以验证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TGF-β等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引起的理论研究结论.方法选择60例肺癌病人,分为肺癌乏力组和肺癌无乏力对照组.以手术后大体肺石蜡包埋组织为材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 TNF-α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细胞TGF-β、 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癌症相关性乏力有关,乏力组肺癌细胞TGF-β、 TNF-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从肺癌癌症相关性乏力的角度,初步验证了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TGF-β、 TNF等细胞因子引起的理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癌伴肿瘤相关性乏力患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验证肿瘤相关性乏力的发病学机制可能是由TNF和TGF-β等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引起的理论研究结论。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伴乏力患者及胃癌不伴乏力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 胃癌伴有乏力患者较胃癌不伴乏力患者的TNF—α、TGF-β1等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胃癌伴有乏力时TNF—d、TGF-β。等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初步验证了肿瘤相关性乏力的发病学机制可能是由TNF及TGF—β等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circLPAR3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系Eca-109、EC9706和KYSE30及食管上皮细胞HET-1A,RT-qPCR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circLPAR3和miR-1238的表达水平。以Eca-109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