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与D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收集2009-08-01—2011-06-15深圳市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DSOX组30例:多西他赛75mg/m2,持续静脉滴入1h,d1;奥沙利铂130mg/m2,持续静脉滴入3h,d1;替吉奥40mg/m2,口服,2次/d,d1~d14。DCF组30例:多西他赛75mg/m2,持续静脉滴入1h,d1;顺铂75mg/m2,静脉滴入,d1;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入,d1~d5。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DSOX和DCF组的近期有效(CR+PR)率分别为53.3%(16/30)和46.7%(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7,P=0.66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7.0和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3,P=0.52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和1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6。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神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OX组的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相对更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含量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50例有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无复发转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XTM含量。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BXTM均值为(112.10±20.20)U/ml,阳性率为72.8%。无复发转移患者BXTM均值为(92.35±12.25)U/ml,阳性率为25.0%。正常对照者BXTM均值为(91.28±9.35)U/ml,阳性率为16.7%。复发转移患者血清BXTM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0.05)。无复发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BXTM含量无差异(P>0.05)。治疗有效或稳定的患者化疗前血清 BXTM 含量及其阳性率均低于疾病进展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BXT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临床上可用作晚期恶性肿瘤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随访检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与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雷替曲塞组与5-氟尿嘧啶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注射液进行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雷替曲塞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5-氟尿嘧啶组,雷替曲塞组有效率为90.00%,5-氟尿嘧啶组为6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缓解。结论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ERCC1和P5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手术切除NSCLC患者石蜡包埋标本中ERCC1和P53蛋白的表达,所有患者接受4~6周期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无病生存时间(DFT)的关系。结果①ERCC1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为42.8%和39.6%,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②单一蛋白阴性组的MST及中位DFT均长于阳性组。③两种蛋白均阴性表达组的MST及中位DFT均长于阳性表达组。结论检测ERCC1和P53蛋白的表达能预测铂类药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本质与内分泌激素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激素的作用方式和特点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类化学媒介,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内分泌方式,二是旁分泌方式,三是自分泌方式。激素的分类,一  相似文献   
6.
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气虚证本质和发病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虚证(qi—deficiency synd—rome)是中医重要虚证之一,气虚证本质研究受到中西医结合医学界的重视,虽然我国数十年的气虚证本质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至今仍未能完全阐明气虚证的本质。在中医证本质是细胞因子的理论模型指导下,我们发现气虚证的本质可能是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在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本身导致的死亡为首位原因,其次为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脏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作为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抗肿瘤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心血管事件,并日益受到关注。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数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称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性心脏病。本文重点讨论各种抗肿瘤药物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肿瘤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慢性癌痛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青峰  申维玺 《广东医学》2002,23(10):1091-1092
目的:观察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transdemal fentamyl,TDF)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晚期癌症伴中、重度疼痛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吞咽困难不能口服止痛药或不能耐受口服缓释吗啡),予TDF外贴,72h更换,采用滴定法给药原则调整剂量,疼痛程度评定和疗效判定均按数字分级法进行,同时观察TDF的副作用。结果:TDF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有效率为82%,TDF的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结论:TDF通过对其独特的透皮缓释方式,具有持久而稳定的镇痛作用,其用药无创伤,简单方便,特别适合进食困难,严重恶心、呕吐或便秘的癌症疼痛患者,是控制癌症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反向pEGFP-MDR1重组表达载体和pDsRed2-TNF-α重组表达载体,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进行表达,并观察它们对多药耐药(MDR)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反向绿色荧光蛋白pEGFP-MDR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红色荧光蛋白pDsRed2-TNF-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别和同时导入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进行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MDR1-mRNA和P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了反向pEGFP-MDR1载体的细胞可见到绿色荧光,转染了pDsRed2-TNF-α载体的细胞可见到红色荧光,而同时转染了反向pEGFP-MDR1载体和pDsRed2-TNF-α载体的细胞可见到红色及绿色荧光。转染后的细胞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了耐药细胞MCF-7/ADR的MDR1基因的表达。结论反向pEGFP-MDR1融合蛋白和pDsRed2-TNF-α融合蛋白能在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中分别及同时获得表达,并能抑制MDR1基因在MCF-7/ADR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基因治疗联同免疫治疗逆转乳腺癌耐药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方法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每4周重复。治疗17例具有疼痛的骨转移患者。结果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患者,总有效率为76.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安全性高,临床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