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4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及血清淀粉酶的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胸水淀粉酶升高者达66.7%,其中腺癌占33.3%。提示在难以取得病理组织时,胸水淀粉酶测定对胸水定性及胸内肿瘤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控制晚期或复发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手术切除术中放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术中放疗(IORT)可以在短时间内给暴露的瘤床以单次的高剂量照射,同时避免或减少对重要的正常组织的照射。作者于1982年7月~1989年1月对47例放疗后复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施行了术中放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硬化症。虚、瘀、湿、浊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机,其中虚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始动因素,瘀是构成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基础,而湿、浊是加重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复方黄芪合剂对早期DN模型鼠Col-Ⅳ及MMP-2/TIMP-2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研究复方黄芪合剂(主药:黄芪、牛蒡子)治疗DN的疗效与机理,45只大鼠以STZ诱导造成糖尿病模型,3d后分为3组,B组给予复方黄芪合剂(5g.kg^-1.d^-1)、C组给予洛汀新(4mg.kg^-1.d^-1)药液灌胃,D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另一组大鼠为对照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有关指标。结果:B、C组大鼠的Ccr、Ualb、肾脏基质阳性面积比、Col—Ⅳ、MMP—2、TIMP—2诸项指标均高于D组,其中GLU、HbAlc、Ccr三项指标B组优于C组。提示:降低肾脏Col—Ⅳ、MMP—2/TIMP—2的表达,可能是复方黄芪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益肾汤(主药:黄芪、黄精、丹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理,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CRF模型,然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汤治疗组(简称益肾汤组)、肾衰宁对照组(简称肾衰宁组).对后两组分别喂予相应药物,一个月后比较各组大鼠的肾功能,以及血SOD、MDA、NO、NOS的变化.结果:益肾汤可显著降低CRF大鼠的MDA,升高SOD、NO、NOS,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肾衰宁.结论:益肾汤可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其机理可能与提高大鼠清除过氧化物的能力、改善肾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海颖  陈以平 《中医药学刊》2004,22(7):1250-1252
导师陈以平教授在继承传统中医的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用复方牛蒡子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并且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既往的研究已证实,复方牛蒡子合剂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为了明确其主药牛蒡子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我们针对单味药牛蒡子,以其对大鼠肾皮质TGF—β1和MCP—1mRNA表达的影响为依据,进行了一部分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牛蒡子及其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 mRNA和MC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组分别给予牛蒡子粉饲料、牛蒡子水提物、醇提物进行6周的实验,观察了大鼠的一般状况,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TGFBβ1、MCP-1mRNA的表达。结果:牛蒡子提取物能明显改善STZ大鼠多饮、多食和体重增加减少等症状.减少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单核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论:牛蒡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TGF-β1和MCP—1mRNA的表达有关。研究表明:牛蒡子醇提物较其水提物和粗粉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手术模式、放射治疗技术、放疗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1985年8月至1996年6月共65例女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了保留乳房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其中,Ⅰ期29例,Ⅱ期34例,Ⅲ期2例,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者52例,其他象限者13例。手术模式为乳房肿瘤扩大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全部病人均于术后2个月内接受根治性放疗,各野的中位剂量分别为内乳DT53.2Gy、锁上DT55.4Gy、全乳切线DT49.2Gy、瘤床追加DT14.6Gy。结果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91.7%;出现急性放射反应者13例,占20%;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者4例,发生率6%;出现乳房/胸壁纤维化者2例。治疗后美容效果医患均满意者占92.3%。结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加术后根治性放疗与根治性手术疗效相同,只要选择病例恰当并掌握好手术模式和放疗技术,其手术和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牛蒡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颖  陈以平 《中成药》2004,26(9):745-749
目的:研究牛蒡子及其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肾脏TGF-β1mRNA和MC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组分别给予牛蒡子粉饲料、牛蒡子水提物、醇提物进行6周的实验,观察了大鼠的一般状况,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变化,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TGFβ1、MCP-1mRNA的表达.结果:牛蒡子提取物能明显改善STZ大鼠多饮、多食和消瘦,降低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减少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单核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论:牛蒡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TGF-β1和MCP-1mRNA的表达有关,研究表明:牛蒡子醇提物较其水提物和粗粉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素保护足细胞的氧化应激相关机制。方法:小鼠永生型足细胞分别在正常糖(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30 mmol/L葡萄糖)、加或不加葛根素(10μmol/L葛根素)条件下培养。用DCFDA法检测ROS水平;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评价NOX4的RNA和蛋白水平;进一步分析葛根素干预后对线粒体和细胞质膜NOX4作用的差异;分别给予葛根素1μmol/L、10μmol/L刺激,观察葛根素不同浓度对SIRT1的作用;转染SIRT1质粒,过表达SIRT1后观察对NOX4的影响。结果:(1)葛根素能减少高糖在小鼠永生型足细胞中产生的过多ROS。(2)葛根素通过抑制细胞质膜的NOX4的表达来抗氧化。(3)葛根素通过保护SIRT1来抑制NOX4的表达。结论:葛根素通过保护SIRT1来抑制细胞质膜NOX4的表达来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PET/CT图像选定阈值与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图像所勾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靶区相关性因素。方法 入组NSCLC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18F-FDG PET/CT胸部定位扫描。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50%)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50%)。基于PET图像原发肿瘤标准摄取值(SUV)≥2.0、SUV最大值(SUVmax)的20%勾画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分别命名为IGTVPET2.0、IGTVPET20%。分析IGTVPET2.0、IGTVPET20%与GTV50%的体积比(VR2.0、VR20%)及适形指数(CI2.0、CI20%)与GTV50%最大横径、GTV50%体积大小、GTV头脚方向位移、GTV三维运动矢量及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VR2.0和GTV50%最大横径、GTV50%体积大小、GTV头脚方向位移、GTV三维运动矢量及SUVmax均无相关性(P>0.05);VR20%和GTV50%体积大小、GTV50%最大横径及SUVmax呈负相关(r=-0.663、-0.669、-0.752,P<0.05)。CI2.0和GTV50%体积大小、GTV50%最大横径呈正相关(r=0.613、0.483,P<0.05)。结论 3D PET图像是包含了多个呼吸周期的中位图像,未能包含肿瘤的全部运动信息,基于3D PET/CT图像所构建的靶区不能准确地代表NSCLC的IGT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