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国淋巴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宁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62-2063
我国淋巴丝虫病(以下称丝虫病)分布在中部以南16个省、市、自治区864个县、市,患病人数3099.4万。采取以乙胺嗪(diethylcabamazine)(商品名海群生)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对策,继之以系统监测,于2006年实现了全国消除淋巴丝虫病,并经世界卫生组织论证确认。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淋巴丝虫病流行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和国家卫生部发表的《中国消除淋巴丝虫病报告》摘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9例脑深部(肼胝体2例,海马4例,额叶2例,顶叶1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 人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时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病灶并完整切除。结果术中导航注册误差在2mm左右,9例病人均达到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手术有助于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找寻与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将生长因子女合到支架上构建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目的:脱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3组培养:实验组将细胞悬液滴加剑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材料表面,对照组在细胞悬液中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最多,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估纳米炭示踪早期胃癌(EGC)前哨淋巴结(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探索SLN的分布情况。 方法 45例EGC患者在完成开腹探查后,将1 mL纳米炭混悬液分4~6个位点于肿瘤周围经浆膜下注射,将最先黑染的淋巴结确认为SLN,术后将SLN和清扫的各组淋巴结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其预测价值。 结果 45例EGC患者中有43例染色成功,检出率为95.6%,总共检出SLN 53枚,平均(1.23±0.53)枚/例。43例染色成功的患者中有11例(25.6%)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3例(7.0%)患者出现假阴性,其预测胃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3.0%和72.7%,假阴性率及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27.3%及91.4%。在36例胃窦癌患者中,有23例(63.9%)患者检出的SLN位于第3组。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两组比较,肿瘤长径(P=0.042)和淋巴结转移率(P=0.001)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组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米炭示踪EGC的SLN,染色率、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7.
背景:将生长因子复合到支架上构建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 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3组培养:实验组将细胞悬液滴加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材料表面,对照组在细胞悬液中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 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最多,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 < 0.05)。体外实验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国内的报道仅对正常骨质情况下骨缺损的愈合原理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对骨质疏松情况下发生骨缺损的愈合原理及可能采取的方案几乎空白。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修复过程中骨保护素在缺损边缘区域的表达情况。 方法: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后于取材前8周,4周,2周,1周,3 d建立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同一天处死大鼠,对股骨节段性骨缺损边缘区域行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骨保护素基因表达。 结果与结论: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过程的不同时间,碱性磷酸酶和骨保护素的表达量皆呈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说明碱性磷酸酶和骨保护素的表达量与骨修复呈正相关,是骨质疏松性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MRI引导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功能区病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立体定向技术和现代影像学的结合对颅内病灶及其毗邻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定位,使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又防止脑功能区神经功能损失。方法:使用Leksell-G定向仪后,行MRI三维扫描,在清楚显示病灶与功能区皮层关系后,行开放定向手术。结果:本组62例位于脑内功能区的病灶,均达到全切除,未输血,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报告:脑囊虫24例,胶质瘤12,转移性肿瘤9例,脑脓肿6例,脑膜瘤5例,血管畸形3例,炎性病灶2例。术后病人偏瘫加重4例,运动性失语2例,手术对侧麻木加重1例,其余病人神经功能均得以保留良好。结论:功能区病灶切除,只有在立体定向技术配合下,才能达到微侵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侧脑室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我院收治的34例侧脑室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4例病人中部分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22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另1例病人因入院时已昏迷、癫痫、脑疝而急诊手术.肿瘤仅行部分切除,术后因严重脑水肿而高颅内压症状未缓解,13d后死亡。结论侧脑室内肿瘤多起源于脑室内.也可起源于脑室周围结构而突入脑室内,其手术入路应根据病变的特点来选择。肿瘤应争取全切,但不可强求全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