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祛毒冲剂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祛毒冲剂对危重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61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祛毒冲剂组(30例)和思密达组(3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3和7 d分别观测、记录患者一般体征变化,清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浆内毒素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祛毒冲剂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思密达组,3 d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排便次数多于思密达组(P=0.000),并可较快地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清TNF水平(P均<0.01).结论:祛毒冲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清TNF水平,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和癌胚抗原 (CEA)在鉴别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胸液及血清中TPS的含量和免疫放射分析法 (RIA)测定胸液及血清CEA的水平 ,4 8例胸液中 2 2例良性 2 6例恶性。结果 恶性组血清和胸液中TPS、CEA浓度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胸液中的CEA、TPS浓度对于鉴别良恶性胸液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自体椎间盘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田胡止痛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机制。方法:对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G)、模型对照组(CG)、芬必得组(FG)、田胡止痛颗粒组(TG),每组18只,采用自体尾椎椎间盘植入L5神经根背侧的方法制备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的非压迫性动物模型。各组大鼠于术后1 d开始灌胃,SG和CG用蒸馏水,FG和TG分别用芬必得和田胡止痛颗粒的悬浊液,并分别于术后的7、14、28 d处死动物,检测原移植椎间盘(SG取残留尾椎的椎间盘组织)磷脂酶A2的活性,对L5神经根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和炎性细胞计数。结果:TG椎间盘磷脂酶A2的活性在用药7 d后与CG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4及28 d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G神经根的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在各时间段亦少于CG(P<0.05或P<0.01),神经根的损伤情况明显轻于CG。结论:田胡止痛颗粒能够降低大鼠突出椎间盘磷脂酶A2的活性,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复聪香液治疗血管性痴呆7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聪香液药氧吸入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3例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过氧化脂(LPO)、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等项检测指标以及脑电图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聪香液药氧吸入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为使血脂降低、HDL提高以改善动脉硬化,SOD提高,降低LPO含量以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抑制脑脂褐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MET-UC2022型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对该仪器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静脉抗凝新鲜全血及质控品,每天对4项主要参数做一次质控检测,测一个月,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抬高的及无抬高的分别与人工显微镜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质控品测定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从整体数据x、SD、CV来看,仪器性能比较稳定,能够满足临床要求,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有抬高的标本,经过仪器校正与人工显微镜计数比较,结果仍偏高,有显著性差异(t=2.633,p=0.006)。结论 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有抬高的病人标本,应做人工显微镜血小板计数,才能使PLT计数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凝仪用的异常凝血实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方法连续采集多份健康人血浆,经离心混合和防腐处理后,置于37℃水浴箱中,连续进行APTT、PT检测,当PT、APTT值比正常对照延长2~3倍时,立即将混合血浆分装于适用容器内,置-80℃超低温冰箱速冻备用。在仪器配套质控血浆监控下进行检测,确定混合血浆靶值和标准差,以后每天取一份速冻正常混合血浆作为当天质控物与患者标本同时检测,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自制异常值混合血浆质控图变化较稳定,各项目每个月均数与靶值以及6个月的总体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异常质控血浆在-80℃保存时,可稳定6个月以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适用于日常异常凝血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纸片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可行性,建立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β-内酰胺酶的常规过筛检测方法。方法用纸片法(扩散法,协同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BLA)、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用三维试验作对照。结果纸片法检出产ESBLs阳性菌株1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7株,AmpC酶阳性菌株10株,三维试验则分别检出21、7、9株,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操作简便,与三维试验符合率高(P>0.05),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8.
短期大剂量皮质激素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皮质激素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20只3~4月龄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同条件下饲养28d,实验结束时心脏抽血处死,使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血流变学指标,TG和TC。结果:实验组HBV、LBV、PV、AL、HCT明显升高,TK降低;FIB、TG和TC明显升高。结论:糖皮质激素所致血液高粘、高凝、高脂血症和低纤溶具备了血栓形成的条件,能引起大鼠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直接利用细菌培养瓶中的菌液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方法利用多功能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显示阳性的样本进行细菌计数,抽取适量培养液并调整细菌浓度后作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二级报告。结果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三类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与传统方法比较,菌属鉴定平均符合率97.9%,药敏试验平均符合率96.0%。结论二级报告鉴定和药敏试验与传统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但报告结果时间快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电泳使用的毛细管有方形管和圆形管两种。方形管中红细胞静止层在管深的1/10处,圆形管中红细胞静止层深度在管半径的0.293处。要准确确定静止层的位置就必须先弄清毛细管的内径。我们用测量液面与管腔壁形成的夹角间的距离的量度法以及用汞称量法来测定毛细管的内径,力法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