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考察高温环境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明确川芎"散气走味"物质基础。方法:川芎在40℃环境下放置0、5、10 d,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对其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 d后川芎挥发油中化合物数目增加,10 d后化合物数目减少,化学成分变化明显,主要是桧烯、萜品烯、萜品油烯、萜品醇等烯萜类化合物减少。结论:高温会引起川芎挥发油成分变化,川芎在贮藏过程中"散气走味"变质现象的物质基础可能是烯萜类和苯酞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重点人群之一,而四川是中国MSM较为集中的地区。本文综述了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人口学特征、相关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信息知晓情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脊髓损伤SD大鼠白质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分析IL-6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6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顿挫损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术后12h、3d、5d、7d、14d组。用BBB神经功能评分评价脊髓顿挫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RT-qPCR技术检测IL-6mRNA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定位观察IL-6在脊髓白质中的分布。结果 SCC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显示术后5d、7d、14d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RT-qPCR表明IL-6mRNA在SCC后12h表达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mRNA在第5d明显下降,与12h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6主要分布在脊髓白质区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 SCC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而得到一定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与IL-6的表达减少相关,因此,脊髓白质中IL-6的表达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结合传统实验教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校2018级眼视光学专业59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实验组进行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和虚拟仿真技术实验教学方式相结合。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成绩,并做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实验成绩和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测试学生在实验可视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与临床联系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对虚拟教学的认同度超过80%。结论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不同,可以设置虚拟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互相补充各有的优缺点。深化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妇科宫颈癌筛查的407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HPV检测,分析本地区妇女HPV感染率及基因亚型特点;对11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进行T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活检,比较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在4070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74例(共475例次),总检出率9.19%,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例次分别为382例次、93例次。高危型HPV亚型主要以HPV16、HPV52、HPV58、HPV51、HPV18为主。低危型HPV亚型主要以HPV42、HPV44、HPV54为主。疑似病例HPV联合TCT检查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疑似病例符合率均高于HPV、TCT单一检查(P<0.05)。结论:高危型HPV亚型前三位为16、52、58型,HPV联合TCT检查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的诊断效果与...  相似文献   
7.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状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累计病例69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统计值z=10.97(P〈0.00001),而且,敏感性分析结果也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α-突触核蛋白 (α-synuclein, SNCA) 在脊髓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CI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根据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筛选出目的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SNCA在脊髓中的定位表达和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SNCA相关基因或蛋白。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差异下调基因SNCA差异表达倍数2.276,验证结果显示SNCA下调。实时定量PCR显示SNCA的 mRNA在大鼠SCI后3、7、14和28 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NCA在正常脊髓后角的神经元突起、神经胶质细胞突起以及前角神经元胞浆中表达,在SCI后7 d和14 d,与对照组相比,SNCA免疫阳性物质明显减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NCA与神经递质传递、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结论:SCI后SNC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前角和后角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在SCI后SNCA可能参与调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进一步影响SCI后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慢病毒干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观察脊髓钝挫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后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C实验组(SCC组),载体组(vetor组)和慢病毒组(IL-6-RNAi-LV组).改良Allen's法制备SCC模型,BBB评分评估术后大鼠的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IL-6、Vim的蛋白质定位和mRNA的表达变化.Gene MANIA预测IL-6和Vim的关系后构建慢病毒干扰IL-6的SCC模型进一步实验.结果 BBB评分显示SCC组,IL-6-RNAi-LV组,Vetor组在术后5、7、14、28 d较Sham组明显下降(P<0.05),而IL-6-RNAi-LV组在第5、7、14、28天的评分较Vetor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结果显示IL-6和Vim表达在脊髓神经元中.另外,IL-6 mRNA在SCC后12 h达到峰值(P<0.05),Vim mRNA在SCC后7、14、28 d较sham组增高,进一步抑制IL-6后其在28 d与vector组相比有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CC后,抑制IL-6表达可以下调Vim,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进而促进SD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Real-Time PCR检测脊髓钝挫伤后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挫伤6h组、脊髓挫伤12h组、脊髓挫伤1d组、脊髓挫伤3d组、脊髓挫伤5d组、脊髓挫伤7d组、脊髓挫伤14d组和脊髓挫伤28d组。大鼠于术后相应各时间点取损伤段脊髓进行RealTime PCR,对基因Bcl-2和Bax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发现假手术组Bax和Bcl-2基因mRNA水平较高,损伤后均明显下降。Bax基因mRNA在损伤后6h立即下降,12h时明显上升(P<0.01),在损伤后3d又呈现显著性下降(P<0.01),此后一直持续这个水平至28d。Bcl-2基因在损伤后6h也明显下降(P<0.01),12h时立即上升(P<0.01),1d时下降(P<0.01),至损伤后14d又显著性上升(P<0.01)。结论脊髓钝挫伤后大鼠Bax和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于早期显著下降,之后明显上升随后又下降。Bax和Bcl-2基因在脊髓损伤后基因的表达变化为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