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许嘉隆  应晓明  赵钰琦  郭少卿 《新中医》2023,55(20):125-131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miR-431 和miR-1247 的影 响。方法: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1 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2 组均治 疗4 周。比较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Fuga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评 分、Barthel 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2 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miR-431、血清miR-1247 等指标。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miR-431、miR-1247 与炎症、免疫指标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和ROC 曲线分析miR-431、miR-1247 对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 评 分、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IL-1β、IL-6、TNF-α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β、IL-6、TNF-α 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CD3+、CD4+、CD8+ T 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CD3+、CD4+、CD8+T 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iR-431、miR- 1247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iR-431、miR-124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miR-431、miR-1247 水平与CD3+、CD4+、CD8+ T 淋巴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1β、 IL-6、TNF-α 水平呈正相关(P<0.05)。miR-431、miR-1247 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者 联合预测脑卒中复发的AUC 为0.942。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和生 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miR-431、miR-1247 水平,上述miRNA 是卒中复发的独立 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pORF5质粒蛋白抗凋亡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阐明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用凋亡诱导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刺激30 min,另一组经pORF5质粒蛋白预处理18 h后,再用CCCP刺激30 min。然后,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为了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否参与pORF5质粒蛋白的抗凋亡作用,分别用HMGB1 shRNA和对照RNA稳定转染HeLa细胞,再用pORF5质粒蛋白与CCCP共刺激两种细胞后,测定Bcl-2、Bax和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pORF5质粒蛋白能拮抗CCCP 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CCCP单独处理组Hela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率为0.4 ± 0.1,显著低于pORF5与CCCP共处理组(1.7 ± 0.3,t = 6.9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pORF5与CCCP共处理组HeLa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5.3 ± 0.6)倍(t = 8.62,P < 0.01),而Bax和活化的caspase-3平均表达水平分别降低79% ± 10%(t = 9.23,P < 0.01)和75% ± 8%(t = 4.26,P < 0.05)。与对照RNA转染组相比,HMGB1 shRNA转染组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t = 11.23,P < 0.01),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t = 7.19,P < 0.05),而Bax的表达水平增加(t = 13.06,P < 0.01)。结论 沙眼衣原体pORF5质粒蛋白通过HMGB1阻断线粒体凋亡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终实际纳入对照组52例,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试验组给予针刺联合散偏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复发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平均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多巴胺(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平均持续时间、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上述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13.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9.76%,对照组复发率为45.71%,2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抗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生殖道感染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ET-28a(+)/PGLYRP-1原核表达重组体,IPTG诱导表达PGLYR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将5×10^(5)包涵体形成单位(IFU)的Cm和不同剂量的PGLYRP-1(50、100、200μg)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后穹隆,PBS和Cm感染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3、7、10、14、21、28、35d)小鼠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第21d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PGLYRP-1刺激后测定IFN-γ含量;第63d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GLYRP-1可降低Cm在小鼠生殖道组织的定植并促进Cm的清除,Cm感染阳性对照组及50、100、200μg 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Cm清除时间分别是第35、21、14、10d;IFN-γ含量分别为(959.6±104.6)、(1025.4±112.5)、(1537.8±118.6)、(2131.2±196.7)pg/ml,PBS阴性对照组为(224.0±23.5)pg/ml;83.3%的小鼠在Cm感染后第63d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现象,PGLYRP-1接种组有22.2%的小鼠存在类似情况。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且与PGLYRP-1蛋白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PGLYRP-1具有抗Cm生殖道感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IFN-γ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E型沙眼衣原体(Ct)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t致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不同剂量人重组干扰素-γ(IFN-γ)处理Ct感染的HeLa细胞,体外诱导Ct持续性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IFN-γ下Ct包涵体形态的变化;移除处理因素,继续培养16 h后观察Ct包涵体形态,并计算Ct包涵体形成单位(IFUs)。实时定量PCR检测Ct DNA修复和重组(dnaA和dnaK)、细菌分裂(ftsK)、蛋白水解和肽转运(oppA.4和htrA)、膜结构(ompA)、发育调节(htcA)和分子伴侣(groEL)等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染色检测持续性感染12 h、24 h、40 h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后的HeLa细胞凋亡率。结果75 U/mL IFN-γ可显著降低Ct感染能力,包涵体形态亦发生明显改变;移除IFN-γ后Ct IFUs为(12.60±0.52)×109/L,而未移除IFN-γ组IFUs为(3.60±0.52)×109/L,Ct感染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持续性感染组dnaA、dnaK、groEL、ompA、ftsK和htcA基因转录水平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oppA.4和htrA在急性和持续性感染状态下转录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凋亡诱导后,与HeLa细胞凋亡率33.63%比较,流式细胞检测Ct持续性感染12 h、24 h、40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7%(P<0.05)、18.71%(P<0.05)、26.32%(P>0.05);Ct在感染12 h和24 h时呈现抗凋亡效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衣原体抗凋亡能力下降。结论成功构建IFN-γ诱导的E型Ct持续性感染体外模型,持续性感染状态的Ct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