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PS)通过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及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并分为4组:对照组、H/R组、APS组和HMGB1抑制剂组。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HMGB1、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HMGB1、TLR4、NF-κB p65、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AP1LC3,缩写为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凋亡及自噬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内可见大量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了解其在电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DCM组(n=10),并通过病理组织学证实为DCM心肌病理学改变。分别对两组大鼠采用改进的耐钙成年大鼠急性酶分离方法分离心肌细胞,运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模式分别记录两组大鼠心室肌单细胞的Ito和膜电容,并分析比较两组大鼠心室肌Ito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Ito电流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70 mV时,(16.80±9.10) pA/pF v s(36.25±5.20)pA/pF](P〈0.05),DCM组的Ito的I-V曲线明显较对照组下移。结论 DCM的Ito数量明显减少,在DCM心肌电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Ito的减少及Ito通道的分布密度不同,可导致动作电位时程与有效不应期发生变化,可能与临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3年安徽省滁州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对滁州地区3所医院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菌2 9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63株,占26.1%;革兰阴性菌2 164株,占73.9%。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33.2%和85.9%。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中未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56.9%、31.3%和22.8%。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30%。不动杆菌属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8.1%和50.2%。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对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两组,其中UAER<30mg/24h的为单纯糖尿病组,30~300mg/24h的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分别测定其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患者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胱抑素C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较单纯糖尿病组的胱抑素C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与UAER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BUN、CRE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随肾功能损坏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其敏感度高于血CREA、BUN,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观察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蛙式四步扳法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收集被确诊为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自体牵引,极度屈髋屈膝,蛙式扳法和后伸扳法四步操作,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次数1~7次,平均治疗4.0次。疗效评价治愈50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针对性强,见效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的65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服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两年实施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病人对于我院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满意率达到了91.2%以上。其中主要体现在就诊环境、医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和门诊管理方面。因此本文得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使得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获得了人性化的关怀,感受到了治疗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成年劳动者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伴有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并发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错位者可高达40%左右[1]。很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临床疗效不显著,且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最终发展成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笔者采用骨盆调整手法配合常规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三部推拿法组和常规推拿法组,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症状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四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前三项两组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0.05、P〈0.05和P〈0.0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本组65例均为2008—05-2010—04本院门诊病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20-79岁,平均45.85岁。参照1992年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