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黄芪甲苷(AST)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和在大鼠体外肠菌代谢转化产物及代谢途径。本实验采用体外的方法对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肝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探讨。采用HPLC法测定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计算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剩余百分率。采用TLC,HPLC和LC-MS/MS相结合的分析手段,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发现,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肝脏中均较稳定,不易代谢;AST肠道菌群的代谢是通过脱糖基逐级进行的。首先,失去3位木糖基转化成次生代谢产物环黄芪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CMG)。然后,失去6位葡萄糖基得到极性更小的皂苷元环黄芪醇(CAG)。研究结果表明AST在体内主要在肠道代谢,发生糖基水解作用。即肠道菌群的水解作用是AST代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考察芫花氯仿萃取物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为预测芫花致肝损伤可能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分别以4-硝基酚和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s及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HPLC测得氯仿萃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芹菜素、羟基芫花素和芫花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00%,6.40%,18.38%;UV法测得总二萜质量分数为37.39%。与空白组相比,在大鼠肝微粒体(RLM)孵育体系,氯仿萃取物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而在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抑制作用不明显;对UGT1A1,在RLM和HLM孵育体系中,氯仿萃取物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以芫花素计,IC50=8.76,10.36μmol·L-1);抑制类型分别为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综上,氯仿萃取物对UGTs及UGT1A1活性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性,推测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芫花致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考察羟基芫花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其与其他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借鉴。该实验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鼠、小鼠和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羟基芫花素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对UGT1A1,在小鼠肝微粒体(M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几乎无抑制作用(IC50=190μmol·L-1);在大鼠肝微粒体(RLM)和重组酶(r UGT1A1)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0.93,20.07μmol·L-1),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线性混合型抑制;在H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弱抑制作用(IC50=76.31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强弱顺序为RLMr UGT1A1HLMMLM。综上,羟基芫花素对不同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s及UGT1A1活性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性,提示羟基芫花素可能存在基于UGT1A1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羟基芫花素提供实验依据,并为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联合用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黄连与其他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对6种黄连生物碱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采用大小鼠肝微粒体,以及生物碱小鼠体内诱导后的肝微粒体,构建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在大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及药根碱均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其中表小檗碱抑制作用最强;对UGT1A1,药根碱表现为弱的抑制作用(IC50≈227μmol·L-1),而黄连碱和巴马汀则呈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对UGTs均呈显著的抑制作用;而6种生物碱对UGT1A1均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内诱导实验中,只有小檗碱对UGTs,药根碱对UGT1A1活性呈现显著升高作用,其他生物碱的作用不明显。综上,黄连生物碱在对UGT的作用上显示出明显的种属和体内外的差异,同时生物碱结构的变化对UGT活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黄连与其他药物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芫花主要黄酮成分芫花素和芹菜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itrophenol,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胆红素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及UPLC-MS/MS测定底物或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 对UGTs,在大鼠肝微粒体、小鼠肝微粒体以及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芫花素和芹菜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UTGs活性;抑制强弱顺序:在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芫花素>芹菜素;在小鼠肝微粒体以及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芹菜素>芫花素。对UGT1A1,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芫花素和芹菜素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强弱顺序:芹菜素(IC50=12.40 μmol·L-1)>芫花素(IC50=23.21 μmol·L-1)。结论 芫花素和芹菜素对不同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s及UGT1A1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芫花素及芹菜素可能存在基于UGT酶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危重症患者由于受到创伤、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处在高分解代谢状态下,机体能力消耗上升。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亦发生紊乱,胃排空延迟,从而限制了肠内营养的实施,最终造成患者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正常生理状态下营养供应的标准量,从而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而营养不良将造成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情况不理想,临床上具体表现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死亡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分级责任制护理在输尿管结石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130 例输尿管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6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拔出双 J 管时间、 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穿孔、尿路感染、血尿、输尿管梗阻)发生率及手术前后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体温、血常规 / 尿常规恢复、拔出双 J 管、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4 h 的丙二醛(MDA)、皮质醇(Cor) 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输尿管结石围术期实 施分级责任制护理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应激。  相似文献   
8.
表小檗碱是黄连中一种主要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理活性。该实验利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采用LC-MS/MS分析鉴定表小檗碱体外大鼠肝微粒体(RLM)共孵育后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通过同时测定美托洛尔、氨苯砜、非那西丁、氯唑沙宗、甲苯磺丁脲的含量变化,评价不同浓度表小檗碱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D6,CYP3A4,CYP1A2,CYP2E1,CYP2C9亚型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小檗碱在大鼠肝脏可发生Ⅰ相和Ⅱ相代谢,从表小檗碱的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鉴定出2个Ⅰ相代谢产物和3个Ⅱ相代谢产物;表小檗碱对肝脏CYP2D6酶呈显著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2μmol·L-1,而对CYP3A4,CYP1A2,CYP2E1,CYP2C9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提示表小檗碱可能存在基于CYP2D6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表小檗碱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癌分为膀胱癌组和无膀胱癌组,统计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类型、肿瘤位置等一系列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