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被视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已有达成共识的罗马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本文尝试为临床提供治疗的选择,包括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抑酸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抗抑郁药等.总的来说,根据主要症状来选择治疗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经验及教训,为更安全的CPB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2月~2004年12月施行的CPB心内直视手术7 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3 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结果全组死亡248例,总死亡率3.4%(248/7 262)。1964年2月~1983年12月施行CPB手术464例,死亡52例,死亡率11.2%;1984年1月~1996年12月施行CPB手术1 709例,死亡78例,死亡率4.6%;1997年1月~2004年12月施行CPB手术5 089例,死亡118例,死亡率2.3%;1997年3月~2004年12月,对3 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手术顺利,未发生与CPB相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灌注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使用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CPB的安全性。心脏不停跳下CPB是安全且易于管理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浅低温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心脏外科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心脏外科的应用。方法 分析 1 1 8例 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 ,其中 46例 (组 1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72例 (组 2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浅低温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中低温组短 (P <0 .0 5 ) ,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中低温组低 (P <0 .0 5 ) ;浅低温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组少 (P <0 .0 5 ) ,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中低温组短 (P <0 .0 5 ) ,而氧合指数高于中低温组 ;浅低温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浓度明显低于中低温组 (P <0 .0 1 ) ,另外浅低温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率和收缩压相似 ,而浅低温组术后舒张压却低于中低温组。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5.
心脏不停跳658例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从 1 997年 1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共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6 5 8例。现将我们的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 pass ,CPB)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 32 0例 ,女性 338例 ,年龄 5个月至 6 5岁 ,平均 ( 1 6 .3± 1 5 .6 )岁 ,体重 4.5~ 81kg ,平均 ( 30 .7±1 8.8)kg ,其中儿童 ( 1 4岁以下 ) 40 6例 ,成人 2 5 2例。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1 0 3例 ,室间隔缺损 2 6 7例 ,法乐氏四联症 48例 ,法乐氏三联症 1 3例 ,瓣膜置换 1 5 3例 (其中二尖瓣置换 94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和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对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不停跳CPB患者23例,心脏停跳CPB患者20例。观察两组CPB期间灌注指标的异同,并分别在术前、CPB30min停机、术后2、6、24h采血测定血浆ET-1。结果 心脏停跳组及术后6h内血浆ET-1含量增高(P<0.05),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心脏不停跳组CPB期间及术后24h内血浆ET-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CPB对血浆ET-1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7.
心脏停跳和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AH)和不停跳(BH)瓣膜置换术(VR)体外循环(CPB)管理技术的特点。方法 观察201例VR患者,其中AH90例,BH111例。比较两组在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相比,BH组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较短,使用库血倒数和库血用量、钾和碳酸氢钠用量、术中失血量等较少(P〈0.05);术后血管扩张剂使用率较高(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在CPB管理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 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 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 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对肝癌Huh-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重组人甲胎蛋白(hAFP)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双启动子调控抑制IGF2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GL3-h AFP-hTERT-siRNA3(简称siRNA3)转染Huh-7细胞和正常肝L-02细胞,另设阴性对照(载体p GL3-hAFP-hTERT)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48 h后IGF2 mRNA表达;酶标仪检测转染0、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h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GF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2、Cyclin D2、Cdc2、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3的Huh-7细胞中IGF2 mRNA表达明显减弱,转染48、72 h后Huh-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G1期Huh-7细胞明显增加,S期Huh-7细胞明显减少;Huh-7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百分比均明显增加,IGF2、PCNA、Cyclin E2、Cyclin D2、Cdc2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转染siRNA3表达载体的L-02细胞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hAFP和hTERT双启动子调控针对IGF2基因的siRNA可特异性抑制Huh-7细胞IGF2表达及细胞增殖,其可能与下调IGF2 mRNA及蛋白表达,进而引起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Cyclin E2、Cyclin D2、Cdc2及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华蟾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在治疗骨癌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将4×105个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后肢,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实验方案经三峡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批准。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华蟾素组、吗啡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RS102895)组和联合用药(华蟾素+米诺环素)组。华蟾素组(5 mL·kg-1)、吗啡组(8 mg·kg-1)及联合用药组(含华蟾素5 mL·kg-1)于造模第9天开始连续静脉注射给药至21天;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组(2.5μg·μL-1, 20μL)、RS102895组(1.5μg·μL-1, 20μL)、联合用药组(含米诺环素2.5μg·μL-1, 20μL)在造模第12天开始连续鞘内插管给药至21天,然后处理大鼠。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左后肢骨质破坏情况;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大鼠造模前、造模第2、5、7、9、12、14、17和20天痛阈值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观察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活化及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含量变化。H&E结果显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骨癌痛大鼠骨髓腔的破坏;行为学指标及ELISA结果表明,华蟾素治疗明显升高了大鼠机械痛阈值与热痛阈值,同时显著抑制外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Western blot发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在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后表达受到抑制,趋化因子2 (CCL2)/趋化因子受体2 (CCR2)途径可能参与华蟾素的镇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华蟾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和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缓解乳腺癌转移性骨癌痛,此过程可能与抑制CCL2/CCR2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