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使用BMSC治疗组、单独使用VEGF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组均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方法造成中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于脑损伤1周后,在立体定向仪下用微量注射器在脑损伤周边部位;单独使用BMSC治疗组注入BMSC,单独使用VEGF治疗组注入VEGF;且联合治疗组同时注入BMSC和VEGF;对照组注射PBS溶液。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NSS评分,于治疗1周后猝死取脑,并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测定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BMSC与VEGF联合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明显多于单独治疗组及对照组,而bax的表达低于其余各组,联合治疗组中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高度表达,而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低度表达。TUNEL法测定,在联合治疗组中,免疫组化呈棕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单独治疗组及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中度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运用的效果优于单独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全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全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为假手术、全脑缺血0.5、6、12、24h,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及RT-PCR技术检测HIF-1α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0.5h缺血脑组织中HIF-1α已出现明显表达,6h达峰值。RT-PCR表明:基因水平变化同蛋白水平变化相同。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可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移植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探索该方法的疗效及临床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模成功7d后将其移植入受损脑组织边缘,移植后养育14d,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模型取脑组织,记录实验组及对照组(未移植干细胞)的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Ⅷ因子表达血管计数。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受损坏死区域较对照组小,受损周边脑水肿较轻;数据显示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血管计数多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及Ⅷ因子表达血管计数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移植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能够帮助神经功能恢复,并促进血管生长。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帮助脑组织修复。实验验证最短培养周期的原代干细胞早期移植即可应用于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使用BMSC治疗组、单独使用VEGF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组均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方法造成中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于脑损伤1周后,在立体定向仪下用微量注射器在脑损伤周边部位;单独使用BMSC治疗组注入BMSC,单独使用VEGF治疗组注入VEGF;且联合治疗组同时注入BMSC和VEGF;对照组注射PBS溶液.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NSS评分,于治疗1周后猝死取脑,并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测定bcl -2与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BMSC与VEGF联合治疗组中,bcl -2的表达明显多于单独治疗组及对照组,而bax的表达低于其余各组,联合治疗组中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高度表达,而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低度表达.TUNEL法测定,在联合治疗组中,免疫组化呈棕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单独治疗组及对照组.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中度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运用的效果优于单独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气细颗粒物(PM2.5)不同成分在体染毒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有机成分染毒组(OG)、水溶成分染毒组(WG)、混合成分染毒组(MG)、对照组(Control)。各组均鼠尾静脉注射染毒10d后,采用PowerLab系统记录大鼠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其影响;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匀浆AngⅡ含量。结果PM2.5水溶成分和混合成分鼠尾静脉染毒大鼠10d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同时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及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G大鼠LVEDP、+dp/dt max及-dp/dt max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LVS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2.5各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AngⅡ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2.5不同成分染毒均可影响大鼠血流动力学,其中水溶成分和混合成分较有机成分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再被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0.5、6、12、24 h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及变化。结果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各持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持续缺血6 h组均达到峰值。结论机体长期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变对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有正向调控作用,缺血后可随时间变化。本实验结果可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估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使用NIHSS评分并结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opeptin,NT-pro BNP和Hcy水平。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优于依达拉奉单方(P<0.01),治疗后2组患者copeptin,NT-pro BNP和Hcy水平显著改善(P<0.01),但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依达拉奉单方(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全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全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为假手术、全脑缺血0.5、6、12、24h,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及RT-PCR技术检测HIF-1α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0.5h缺血脑组织中HIF-1α已出现明显表达,6h达峰值.RT-PCR表明:基因水平变化同蛋白水平变化相同.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可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型脑外伤脑疝治疗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和常规手术治疗的比较.方法:随机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因重型脑外伤后发生脑疝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将治疗方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按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疾病,最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死亡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发生脑疝的患者需要采用脑疝天幕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气细颗粒物(PM2.5)不同成分在体染毒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有机成分染毒组(OG)、水溶成分染毒组(WG)、混合成分染毒组(MG)、对照组(Control).各组均鼠尾静脉注射染毒10 d后,采用PowerLab系统记录大鼠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其影响;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匀浆AngⅡ含量.结果 PM2.5水溶成分和混合成分鼠尾静脉染毒大鼠10 d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同时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OG大鼠LVEDP、+dp/dtmax及-dp/dtmax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LVS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2.5各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AngⅡ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2.5不同成分染毒均可影响大鼠血流动力学,其中水溶成分和混合成分较有机成分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