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这4个部位中的挥发油,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检测到9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8.85%;从茎皮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24%;从果壳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21%;从种子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76%。分别确定它们的相对含量,并比较其一致性。结论首次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A/Shanghai/4664T(H7N9)和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发病特点,为H7N9致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同等剂量(5×103TCID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分析其在感染后体重、肺指数、病毒载量和肺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H1N1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在7 d内体重均持续减低,H1N1 PR8组较H7N9组降低更为明显;在感染后3 d H7N9组与PBS组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感染后7d H7N9组与PB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H1N1PR8组比H7N9组感染后3 d肺指数显著增高(P0.05),但感染后第7天无显著差异(P0.05)。H1N1 PR8组和H7N9组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第7天两组病毒载量均有所降低,但H7N9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H1N1 PR8组(P0.05)。H1N1 PR8在感染后3 d主要病理变化为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而H7N9组主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在感染后7 dH1N1 PR8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大面积肺水肿;H7N9组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H7N9和H1N1 PR8感染BALB/c小鼠均可发病,但发病特点有所差异,H7N9病毒对鼠的适应性比H1N1 PR8差。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利用报告基因监测肝干细胞向胰腺细胞的转分化潜能。材料与方法通过PCR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ancreaticduodenalhomeobox-1,PDX-1)启动子片段,构建PDX-1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pPDX-1EGFP),并利用报告载体标记的肝原始细胞系(Liverepithelialprogenitorcells,LEPCs)观察肝干细胞向胰腺细胞的转分化潜能。结果获得PDX-1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及报告载体标记的LEPCs。结论pPDX-1EGFP报告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LEPCs向胰腺细胞的转分化提供了简捷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采用体外获得性表达外源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1)基因的方法,探讨Hes1在肝干细胞分化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通过PCR方法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Hes1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GFP-C1-Hes1和pcDNA3.1- Hes1,将2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肝原始细胞系(LEPCs) ,应用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胆管细胞分子标志物CK19、GGT,胆管上皮细胞相关转录因子HNF6、HNF1β,肝细胞分子标志物GS、BGP和肝卵圆细胞的分子标志物Thy-1的表达,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标记的LEPCs细胞系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EGFP-C1- Hes1和pcDNA3.1-Hes1。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均表明胆管细胞分子标志CK19、GGT表达量上调;胆管上皮细胞相关转录因子HNF6、HNF1β表达上调;肝细胞分子标志GS、BGP表达量下调;卵圆细胞的分子标志Thy-1表达量下调;LEPCs细胞系绿色荧光增强。 结论: 初步证明小鼠肝原始细胞经Hes1的表达诱导后可向胆管上皮细胞方向分化,推测Hes1为胆管上皮细胞分化的转录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了来自3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77份临床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热灭活后进行基于磁珠富集的总核酸抽提,构建DNA文库,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测序数据采用Centrifuge软件进行病原体数据库比对和R语言差异分析,以获得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结果。比较纳米孔测序结果与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同一时期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以验证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有效性。结果:纳米孔测序结果显示,44份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57.1%),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狡诈菌等。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在基于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在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PCR检测中检出;狡诈菌仅在纳米孔测序中检出,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结论:纳米孔测序可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潜在病原体,辅助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栾华的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栾华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浸泡时间为20 h,加热8 h至挥发油量不再增加为止;GS-MS条件:DB-5MS毛细管色谱柱(0.2 mm×30 m,0.25μm);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速为1 mL.min-1;质谱分析条件:EI电离源70 eV;离子源温度200℃。结果鉴定出了35个组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8.8%,并确定了其中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结论栾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3-甲基-4-羰基戊酸(49.71%)、n-十六酸(16.16%)、肉豆蔻酸(2.62%)、亚麻酸(2.38%)、9,12-十八碳二烯酸(2.36%)、2-十五酮(2.32%)、正三十六烷(2.17%)、苯乙醛(2.05%)。  相似文献   
7.
人胎肝干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方法: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干细胞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用RT PCR方法检测肝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以及八聚物结合蛋白4(Oct-4)的表达,然后植入经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的SCID小鼠体内,在移植后2、l0、17d分别对受体鼠肝脏冰冻切片进行荧光观察和H-E染色.结果:所建立的胎肝细胞系不仅表达二肽水解酶Ⅳ(DPPⅣ)、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CK)19、γ-谷氨酰转肽酶(γ-GT)、CK18、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肝干细胞相关标志,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细胞移植后2 d,肝脏冰冻切片未见绿色荧光;移植后10 d和17d肝脏冰冻切片见散在的绿色荧光.对同一切片做H-E染色,发现绿色荧光部位为肝板内的多个成熟肝细胞.结论:从人胚胎肝脏中分离的干细胞能够植入SCID小鼠的损伤肝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栾树的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栾树花三氯甲烷部分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乙酰基伞形花内酯(Ⅱ)和6-苯甲酰基伞形花内酯(6-苯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首次从栾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栾树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感染性疾病参比实验室(The Victorian Infectious Diseases Reference Laboratory,VIDRL)的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和Luminex公司多指标同步分析液态芯片技术-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xTAG RVP),应用于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的优势和缺点,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技术进行临床实验诊断或公共卫生应急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DRL的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和Luminex公司xTAG RVP试剂盒对198份临床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198份临床标本经VIDRL多重PCR方法和xTAG RVP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89%和45.45%,符合率为72.22%.单一病毒的符合率为87.88%~100%.结论 xTAG RVP方法与VIDRL多重PCR方法相比,两者在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近,xTAG RVP方法具有明显的快速和高通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A/shanghai/4664T(H7N9)和A/PuertoRico/8/34(H1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发病特点,为H7N9致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同等剂量(5×10^3TCID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分析其在感染后体重、肺指数、病毒载量和肺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H1N1PR8感染组和H7N9感染组小鼠在7d内体重均持续减低,H1N1PR8组较H7N9组降低更为明显;在感染后3dH7N9组与PBS组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感染后7dH7N9组与PB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H1NlPR8组比H7N9组感染后3d肺指数显著增高(P〈0.05),但感染后第7天无显著差异(P〉0.05)。H1N1PR8组和H7N9组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但两组无显著差异;第7天两组病毒载量均有所降低,但H7N9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H1N1PR8组(P〈0.05)。H1N1PR8在感染后3d主要病理变化为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而H7N9组主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在感染后7dH1N1PR8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大面积肺水肿;H7N9组表现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H7N9和H1N1PR8感染BALB/c小鼠均可发病,但发病特点有所差异,H7N9病毒对鼠的适应性比H1N1PR8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