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载脂蛋白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其脂质结合型和脂质游离型表现为不同的构象,在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表明,载脂蛋白AⅠ及其重组体、模拟肽等类似物都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总苷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影响,探讨何首乌总苷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 mg.kg-1.d-1)、低剂量组(25 mg.kg-1.d-1)、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 mg.kg-1.d-1)及模型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检测4组血清脂质含量,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主动脉AS粥样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结果: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①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1);②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③何首乌总苷可减轻AS病变,减小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5);④何首乌总苷可下调ICAM-1及VCAM-1的表达(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等上述环节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首乌总苷调血脂、抗氧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mg/kg/d)、低剂量组(25mg/kg/d)、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mg/kg/d)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四组血清脂质含量,化学法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结果:实验10周后,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示(1)何首乌总苷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2)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以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起到防止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炎症反应在ACS中促使斑块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作简要介绍,着重介绍ACS抗炎治疗的药物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葛根素促进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葛根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葛根素与细胞孵育,TUNEL检测葛根素诱导细胞凋亡,rt-PCR实验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和抗凋亡基因Bcl-XL。结果:随着葛根素浓度升高,细胞生长受抑制,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加。rt-PCR实验发现促凋亡基因Bax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而且Bax、Bcl-XL基因表达比例有一定升高。结论:葛根素通过调节经典的Bax、Bcl-XL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有一定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纯合子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在这个包括48名成员的家系中,16例患者有高胆固醇血症。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患者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poB100基因Q3500R位点并进行测序,确定有无常见突变,同时对包括患者在内的48名成员针对与PCSK9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位点D1S417,D1S2797,D1S2890以及与LDL-R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位点D19S221,D19S394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核苷酸序列分析未发现ApoB100基因Q3500R突变,数个常见的与LDL-R基因或PCSK9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多态位点与此FH无连锁。结论:对该FH家系,未发现常见的ApoB100突变,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未发现与LDL-R基因,PCSK9基因连锁的多态性存在。是否存在新的突变基因,尚需下一步通过全基因组扫描验证。  相似文献   
8.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对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期RA患者42例(研究组)和非活动期RA患者6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成分差异,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RA患者血脂代谢指标与hsCRP及ES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病情抗风湿病药物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1),总胆固醇(T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三酰甘油(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ESR、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HDL-C与hsCRP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0.574,P=0.000;r=-0.585,P=0.000);TC/HDL-C与hs-CRP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425,P=0.001;r=0.382,P=0.020)。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特点以HDL-C降低为主,并与RA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积极控制RA疾病活动,对预防RA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目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马方综合征FBN1新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5例MFS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北京迈基诺公司),设计FBN1的65个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后,再利用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5例患者目标区域平均测序深度为173.85~280.73,97.10%~98.00%目标区域4×覆盖度。经过数据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1个新的无义突变c.5968 CT(p.Gln1990X)。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结合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技术成功的发现了FBN1的新突变。该方法快速而有效,可以使我们对MFS分子病因学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 host、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查时间为2013年10月之前。纳入标准为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脂康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2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脂康组较安慰剂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5,95%CI:-1.67~-0.64,P0.001)、(WMD=-0.51,95%CI:-0.83~-0.20,P=0.002)、(WMD=-0.99,95%CI:-1.38~-0.59,P0.001)],HDL-C明显升高(WMD=0.21,95%CI:0.05~0.38,P=0.01);血脂康组较单纯常规治疗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00,95%CI:-1.27~-0.73,P0.001)],HDL-C显著升高(WMD=0.17,95%CI:0.05~0.29,P=0.007)];血脂康与他汀类药物相比TC、TG、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有效调节血脂,与他汀类药物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