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文采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来比较化妆品中的细菌总数。方法:采用3M Petrifilm检测纸片法与GB标准(7918.2-1987)。结果:用两种方不同方法检测化妆品中的细菌总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因3M Petrifilm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此结果对于出入境化妆品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罹患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止痛药物使用率和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各项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生存质量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率、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10.00%、5.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4.114,P均<0.0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能够优化患者预后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尾侧联合内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A组和B组,各41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方式,B组患者采用尾侧联合内侧入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均P <0.05)。术后,两组患者12~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B组均低于A组(均P <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B组均低于A组(均P <0.05)。结论 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取尾侧联合内侧入路方式,可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抑制肿瘤分化转移,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牦牛蹄缘不同位点毛囊形态发生的规律及音猬因子(SHH)和β-连锁蛋白(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方法 选择41例胚龄(E)45~248d牦牛蹄缘样品,采用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对蹄缘不同位点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用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HH和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结果 牦牛蹄缘近蹄端毛囊的形态发生约开始于E45d,远蹄端为E55d,形成成熟毛囊的时间约为E120d;牦牛蹄缘近蹄端毛囊的形态发生先于远蹄端,由近蹄端至远蹄端毛囊的发育阶段、毛囊大小和下陷深度呈梯度由近至远依次递减;SHH和β-catenin在牦牛蹄缘毛囊表达的时间顺序近蹄端先于远蹄端;在牦牛蹄缘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SHH和β-catenin在近蹄端和远蹄端毛囊表皮的表达强度均大于间充质;β-catenin在近蹄端间充质中的表达强度大于远蹄端. 结论 SHH和β-catenin在牦牛蹄缘毛囊形态发生的表皮-间充质相互作用中,以表皮为主导;不同位点毛囊形态发生的梯度是由SHH和β-catenin在表皮与间充质中的特殊作用和时空表达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与祛风除湿中药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风湿内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CKD3期提供中西医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CKD3期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血)两虚、风湿内扰、肾络瘀痹、湿热内蕴4种证型,符合风湿内扰证挟或不挟其他3证为入组条件。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入组6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23例)给予苯那普利10mg/d口服;中医组(20例)给予辨证选方组合;联合组(17例)采用上述两药合用,总疗程24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中医证候均以风湿内扰挟气阴两虚、肾络瘀痹为多,其中中医组占75.0%,西医组占60.9%,联合组占82.4%。共54例患者完成整个试验,其中中医组19例,西医组19例,联合组16例。3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9%、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94.7%、100.0%)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西医组血肌酐(SC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eGF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而中医组与联合组之间SCr和eGF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联合组均值和中位数均小于其他两组,无一例出现尿蛋白>2.0g/d。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西医组明显高于中医组(30.4%vs10.0%,P<0.05)。结论对于CGNCKD3期具有风湿内扰证患者使用苯那普利联合祛风除湿为主辨证组方中药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延缓肾衰进展,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CGNCKD3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