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方法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术后成功率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方法 对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及体位等的综合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对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精心护理,使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改善.结论 科学、合理地对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能够快速康复,有效地避免了病情的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2.
术前DSA在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DSA在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50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50例患者均进行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局部化疗给药,栓塞后24~72h内进行肿瘤切除。结果50例肿瘤均获彻底切除,无手术中休克或死亡。术中出血大大减少,平均(2700±800)ml,术后5d引流量平均(580±220)ml。平均随访20个月(6~72个月),1例因一般情况较差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骨肉瘤及转移癌及多发骨髓瘤均于术后6~18个月转移复发,1例脊索瘤及I例骨巨细胞瘤原位复发,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DSA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肿瘤的血供、血管分布情况,提示肿瘤的性质,有助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肿瘤血管的处理。血管造影时的化疗给药是肿瘤切除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有益补充,对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防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因而,术前DSA是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十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101例骶部肿瘤病理及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骶部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不同病理类型骶部肿瘤的特殊临床特点。为提高骶部肿瘤的初次诊断率、降低骶部肿瘤的误诊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101例骶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47.7岁(16~71岁)。女性43例,男性58例。其中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占61例(60.4%)。结果大部分骶部肿瘤最初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疼痛伴或不伴假性/真性根性放射痛,随之发生腰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膀胱、直肠和(或)性功能障碍表现则可贯穿在病程始终。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结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是主要的骶部肿瘤病理类型;骶部肿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不同病理类型的骶部肿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差别,可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凡荆  凡藜 《吉林医学》1996,17(3):153-154
266例围产儿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例分析凡荆,薛守祥(长春市儿童医院130061)凡藜(长春市第二医院儿科130062)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严重威胁围产儿健康的常见危症。为了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们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的死于MO...  相似文献   
5.
邓××,男,47岁,住院号40349。患者于两个月前发现左眼上方视物不清,无红肿疼痛,半月前开始有轻度眼痛,视力明显下降,无头痛及恶心呕吐,一周前左眼失明。既往史;两年前曾因胃底贲门癌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后,由于股骨头血运受到严重影响,虽经内固定手术,骨折不愈合,晚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仍较高。由于人工关节使用年限问题,此法对该年龄组的患者也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该种骨折11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8.5岁。全部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7d,均予以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1.2手术方法取对侧小腿中上1/3处外侧切口,沿腓骨长、短肌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到达腓骨,游离腓骨长、短…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42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骨样骨瘤的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13-46岁,平均23.6岁;病程15d-2年,平均5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15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13例,骨盆7例,肱骨干2例,尺骨鹰嘴1例,跟骨1例,L4椎体1例。在腰麻或臂丛麻醉下行CT定位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术中CT扫描层厚为2-4mm,治疗温度90℃持续6min,用直径3.5-4mm穿刺针穿透骨皮质,将有效治疗直径1.5-2.0cm的射频电极准确插入瘤巢中心。随访18-24个月,平均19.5个月。手术前后行MR病灶扫描,进行影像学对比。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结果术后24h所有患者自主下地活动,术后3d-1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随访疼痛基本消失。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例病理结果证实为骨样骨瘤,其余5例因取材失败,病理结果为阴性。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93%,末次随访无复发。术后复查MRT2加权像有不同程度信号降低。结论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高效的技术,射频消融电极针精确到达瘤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长期卧床病人的体位更换常常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更换体位过程中,如若手法不当或用力不当不仅易致病人皮肤损伤,增加病人痛苦,也易伤及操作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自制了一种体位更换带,经临床50例试用,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N)与肌腱蛋白(TN)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上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内异症异位内膜病理蜡块标本LN及TN表达水平。结果L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ECM)中表达差异不显著;T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ECM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N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生无关,不能作为内异症的一种预测指标。T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差异显著,对内异症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深层肌肉刺激(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在康复治疗应用日益普遍,尤其在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帮助运动员放松肌肉和减轻肌肉疲劳状态,但是可能由于缺乏定量评估肌肉弹性的设备,至今国内外仍无文献报道DMS可以降低肌肉张力。Myoton PRO肌肉弹性定量评估系统可以准确的测试骨骼肌肉弹性,例如肱二头肌~([1])、屈腕肌群~([2])、肩关节周围肌群等肌群~([3])。本研究旨在观察DMS对小腿三头肌张力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