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7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623篇
内科学   452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10篇
综合类   1266篇
预防医学   428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534篇
  5篇
中国医学   581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分析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情况。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行直肠癌保肛术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时间,分析影响吻合口漏的因素。术后吻合漏情况:在术后5.6 d(2~13 d)确诊4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8/87),明显低于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23.5%(35/149,χ2=73532,P=0.006)。吻合口漏严重程度:5例A级患者,23例B级患者。15例C级患者,其中3例行单纯的漏口修补术,2例腹腔冲洗引流,3例行漏口修补联合肠造口术,另外7例行肠造口术。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白蛋白(AIb)35 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肠造口为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术后随访及预后分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15~69个月),发生吻合口漏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2.1%,明显低于未发生组82.4%(P0.05)。术前AIb35 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肠造口为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吻合口漏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例2004年4-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25例(LAP组),开腹手术26例(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LAP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d,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P<0.05)。LAP组术后第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7.30±2.62)×10~9/L]、白介素(IL)-10[(19.46±3.31)pg/ml]和C反应蛋白(CRP)[(2.76±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OPEN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LAP组IL-10 [(22.53±15.47)pg/ml]明显低于OP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中加强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治愈率。笔者整理了76例采用硫糖铝、黄连素、甲硝唑联合治疗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6例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18~54岁  相似文献   
6.
肺部占位病变应用常规X线检查,辅以CT或MRI等检查方法,多数可作出临床诊断,有些病例需作CT引导下穿刺活检方能明确诊断。我们自1999年9月~2005年12月对36例不能明确性质的肺部占位病变进行了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均获得满意结果,方法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防止移植肝脏再感染HBV的方法,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OLT)的手术禁忌症。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拉夫米啶(LAM)的广泛应用HBV相关肝脏疾病的患者接受OLT术后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邓志海 《华夏医学》2002,15(4):501-501
我院于 1 994~ 2 0 0 1年收治 48例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以下简称中毒型菌痢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48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8例 ,女 2 0例 ,儿童 38例 ,成人1 0例。1 .2 临床表现48例均有高热或超高热 ,其中昏迷 6例 ,休克 31例 ,呼吸衰竭 7例 ,惊厥 1 2例 ,排粘液血便 1 3例。1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44例 ,40例大便有成堆脓细胞和红细胞 ,2 1例有巨噬细胞 ,大便培养 2 3例阳性。1 .4 临床分型休克型 43例 ,脑型 3例 ,混合型 2例。1 .5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给予抗菌、降温、给氧治疗 ,休克型扩充血容量 ,用血管活性…  相似文献   
9.
痤疮俗称“粉刺”,好发于颜面部,患者多为青少年,影响容貌,易反复发作。临床采用刺络拔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本病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MAD4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突变,并探讨其对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对本院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癌组织中SMAD4基因各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基因突变率与临床病理参数间采用,检验;应用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研究SMAD4基因所在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结果SMAD4基因在83例散发性结肠癌的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突变,平均突变率为10.8%。经Χ^2检验SMAD4基因突变率在肿瘤的Dukes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发生部位及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率为62.71%,其中发生突变的9例均存在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结论SMAD4基因的突变可能介导了散发性结直肠癌后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