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3~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例HBV感染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及CD4~+CD25~+/CD4~+比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CD4~+CD25~+/CD4~+比例分别为(24.64+9.8)%vs(31.72+6.6)%,(4.05+3.7)%vs(3.61+1.2)%和(14.97+12.0)%vs(11.27+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33.0,51.5,55.0,P=0.075,0.575,0.742)。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比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可能是HBV感染相关免疫耐受与ITP相关免疫调节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精准定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4例,切割伤3例,电击伤1例.依据术前CTA观测胫后动脉穿支数量及穿出点位置,设计并切取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测量皮瓣切取面积,观察皮瓣移植术后成活情况,记录供区创面闭合方式,观察手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下肢CTA可观察到胫后动脉穿支平均数量为:左侧3.3支,右侧3.9支,每个穿支以距内踝距离精确定位.依据CTA观测结果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均顺利切取,皮瓣切取面积:2cm×4cm~6cm×10cm,小腿供区6例直接缝合,2例植皮.术后皮瓣均存活,无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发生,供区创面均顺利愈合,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CTA精准定位能准确观察并测量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走形、位置,为皮瓣设计提供了影像学依据.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厚度适中,是修复手部创面理想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成人住院患者培养阳性290株P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PAE占总G-菌株的13.56%。对多种抗菌药敏感率60%。ICU组及死亡组PAE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及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升高(P0.05)。结论 PAE仍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既往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存在手术史者较易感染,预后尚可。我院PAE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的敏感率较高。ICU内PAE易出现耐药菌株,且多耐药及泛耐药菌株预后不良,应严格监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7岁.因胸闷、憋气3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1年9月入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入院前3个月患者出现胸闷、憋气,不伴咳嗽、咳痰、心悸及胸痛,无发热.在外院行CT检查发现右侧胸腔积液,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20余日,未见好转,复查增强CT示前中纵隔内占位病变,双侧胸腔积液,右肺部分膨胀不全,腹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CYP2C19*2位点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房颤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107例服用华法林达维持剂量的汉族房颤患者的血样和临床相关资料,应用PCR-RFLP法检测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CYP2C19*2基因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型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给药模型,探讨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 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和患者年龄、体质量能解释45.2%的华法林维持剂量差异。CYP2C19*2基因多态性对本研究人群华法林维持剂量无影响。结论 VKORC1-3673G>ACYP2C9*3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中国汉族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现状以及干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麻醉药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处方共1200张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处方共1200张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干预,分析比较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干预之后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之前麻醉药品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以注射液为主,干预之后口服用药的使用频率增加,使用较高的为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干预前后麻醉药品处方分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的DDDs值明显下降,硫酸吗啡缓释片明显上升,干预前后麻醉药品DDDs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的规定管理使用,能够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9.
林玮 《新中医》1996,28(1):1-3
翁充辉老中医验案4则林玮主题词厥证/中医药疗法,发热/中医药疗法,虚泄/中医药疗法,饮证/中医药疗法,@翁充辉翁充辉主任医师系福建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年,善于融汇古今,博采众长,临床上确有独特风格。余跟翁老学习期间,受益颇深。兹举...  相似文献   
10.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各类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各类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采取患者静脉血 2 ml EDTA- K2 抗凝 ,充分混匀 ,于 L H75 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血红蛋白 (Hb)、网织红细胞参数 (RET、IRF、HFR)。结果 :RET%成人 0 .5 %~ 1.5 % ,新生儿 2 %~ 6 % ,IRF0 .2~ 0 .4 ,HFR0 .0 7%~ 0 .71%。结论 :观察网织红细胞参数对于贫血病人的诊断 ,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 ,指导临床用药及药物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比 Hb降低敏感。其中 IRF和HFR比 RET更敏感且全自动仪器操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