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我国围绝经期女性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干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选取年龄45~60岁的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围绝经期女性的认知功能,采用相关性分析及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围绝经期女性4 220名,围绝经期妇女认知能力总得分的M(P25,P75)为16.00(19.00,20.00)。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t=19.588,P<0.001)、居住于城镇地区(t=2.272,P=0.023)、有配偶(t=3.871,P<0.001)、有社交活动(t=6.375,P<0.001)对围绝经期女性认知功能有正向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搜集中药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涉及93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在提高心功能改善有效率[RR=1.19,95%CI(1.12,1.27),P<0.000 01],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MD=4.36,95%CI(2.88,5.83),P<0.000 1],降低心率[MD=-8.21,95%CI(-12.08,-4.34),P<0.000 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1.00,95%CI(0.62,1.61),P=1.00]。结论:中药联合伊伐布雷定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率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北京市16个区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通过对2020年1月至12月北京市16个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卫生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的9项主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各区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差异。结果 2项主成分对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卫生资源因子和机构配置因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聚类进一步将16个区分为4种类型,即核心区、经济区、发展区和远郊区。结论 16个区需合理规划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卫生人力资源投入及医联体建设,更好地改善资源配置和医疗质量,以促进北京市整体卫生资源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配伍等多角度探讨治疗瘀毒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瘀毒证方剂176首,涉及中药331味。在高频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123首内服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32个,53首外用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17个,常用配伍有: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瘀毒证的方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辅以活血、通经、止痛、理气、熄风、燥湿等药物,为临床应用活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基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发现“瘀”“毒”相互兼夹、互结从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笔者通过探讨瘀毒理论源流,分析动脉硬化类疾病瘀毒互结病机的致病特点,梳理活血解毒法干预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为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病证结合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斑块形成与破裂是导致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等急性事件的主要病理机制。随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为代表的风险因素得到控制,斑块侵蚀机制逐渐受到关注[1]。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是AS斑块侵蚀性病变的特征之一[2]。近年来研究发现,NETs通过促进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