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病又名脑卒中,以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为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腑实证在中风病的诸多证型中又占有相当的比例。硝黄峻剂灌肠以消腑热,通腑气,导燥屎在中风病腑实证中常为临床医生所采用。临术实践证明,在综合救治的同时,运用硝黄峻剂灌肠,对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提高抢救成功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年1月至10月共收治住院中风病人307例,其中男186例,女121例。年龄27至87岁。腑实证予硝黄峻剂灌肠的有97例。回.2典型病例接某,男,66岁。19…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穴位敷贴防治盐酸羟考酮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首次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不予便秘预防性治疗,试验过程中若出现便秘则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试验开始即给予大黄穴位敷贴(神阙穴),直至疗程结束。两组试验周期均为10天,观察便秘的发生率,比较便秘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57.1%、80.0%,治疗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便秘患者排便困难评分及便秘症状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穴位敷贴可降低盐酸羟考酮所致便秘的发生率,并能改善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41,95%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TT)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学特点及器官毒性。方法选取在该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直肠癌切除手术后患者43例,随机分为3DCRT组和IMRT组,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进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对患者予以相应治疗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DCRT和IMRT治疗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IMRT靶区适形度指数CI(0.93±0.15)和剂量均匀性指数HI(0.168±0.036)均优于3DCRT组(0.73±0.1,0.218±0.083)(P<0.01)。3DCRT组股骨头(V30,V50)、小肠(V50)、膀胱(V40,V50)、骨盆(V50)均显著高于IMRT组(P<0.01),3DCRT组骨盆(V20)高于IMRT组(P<0.05),而小肠(V1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MRT在下消化道骨髓抑制和泌尿系统指标均优于3DCR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3DCRT和IMRT治疗计划均可满足直肠癌靶区处方剂量要求,但IMRT较3DCRT技术有剂量学方面的优越性,且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龙金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采用紫龙金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273例治疗患者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为26.4%;单部位感染68例占94.4%,多部位感染4例占5.6%;感染高发部位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72.0%和19.5%;72例感染患者中化疗1次占15.3%、2次占34.7%、≥3次占50.0%;共检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革兰阴性菌38株占55.9%,真菌8株占11.8%;感染控制65例,占90.3%,死亡3例,病死率4.1%,自动出院4例。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感染时,应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治疗,同时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近年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中最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群防措施,西方发达国家在乳腺癌筛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经验,并有效降低了死亡率,但中国乳腺癌筛查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乳腺癌筛查的历史经验与进展动态,并综合评价各种检查方法,探讨在中国实施大规模人群乳腺癌筛查的现实问题及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与乳腺癌患者辅助放射治疗期间癌性疲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的疲劳评分将其分为疲劳组及观察组,比较2组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的差异;检测每位患者的疲劳相关炎症因子编码基因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炎症因子相关基因分型与放射治疗结束时疲劳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61例患者入组,其中疲劳组37例。观察组24例,癌性疲劳的发生率为60.6%。疲劳组伴有恶心、焦虑及厌食者较观察组多(P均< 0.05)。疲劳组放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高(P < 0.001),观察组放射治疗前、后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6水平与疲劳的发生呈正相关(rs = 0.51,P < 0.001)。2组治疗前后CRP及sTNFR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IL-6启动子编码基因IL6-174 GG基因分型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的疲劳评分高于CC基因分型患者(P = 0.001)。 结论 血清IL-6水平及IL6-174 GG基因分型或与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期间癌性疲劳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家徐衡之》一书 2 0 0 4年 11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为纪念徐衡之诞辰 10 0周年而编写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纪念文章、血液病专题、徐衡之文章选编。还附有数十幅珍贵的照片和徐衡之生平要事记略。书中反映了徐先生为振兴中医而奋斗的一生 ,其中有不少颇具史料价值并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重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书中保存了徐衡之创办上海国医学院的大量珍贵史料。学院创办伊始就提出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办学宗旨。在教学上以中医学说为主体 ,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辨证施治的能力 ;同时又十分重视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检测1509例乳腺癌患者和15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rs1595066及rs16845990位点的基因型。结果: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rs16845990位点3种基因型在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rs1595066位点3种基因型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与GG型相比,杂合型AG及纯合型AA均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调整后比值比(oddsratios,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分别为0.81(0.69~0.95)和0.75(0.58~0.96)。分层分析显示,此保护作用在年龄≥55岁、无肿瘤家族史和无乳腺良性疾病史者中更显著。结论:ErbB4基因micro-RNA靶序列rs1595066G>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