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芥子敷贴法”治疗急性咳喘12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病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45岁;首次吸毒成病者3例,反复吸毒者3例,均为住院病人。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恶心、纳差、躁动不安、失眠、全身肌肉酸痛无力、流泪、流诞、自汗、盗汗、精神萎靡,或有神志恍惚,或有舌僵、言语不清、声音低微、大便秘结。治疗方法取穴:人中、百会、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毫针刺激,间歇行针,留针30分钟。其中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加电针。同时予中等流量吸氧,每次戒断症状发作或有预兆时施治。给予安定5mg,每日三次口服,配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反复吸毒…  相似文献   
3.
“味”是指饮食或中药的本身所固有的气味,五味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味不仅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着基本的营养物质,而且在疾病时则起到充养正气、祛除邪气和康复疾病的重要作用.因为所谓疾病就是人体的气血阴阳发生了偏颇,并导致其生理功能或生命活动出现障碍,机体内在的稳态被打破,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和征象,而食物或药物正是利用其气味来“补偏救弊”,调整阴阳以恢复机体的稳态,利用食物或药物的气味进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保健及益寿延年是中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吡拉西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予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共治疗4周。〖JP2〗治疗前后和随访时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valu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MMSE、MoCA、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4周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可以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经稳定期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拔罐.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总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对咳嗽、咯痰、喘促、哮鸣等症状体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拔罐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刺督脉、颈部加用TDP照射治疗(疗程半个月),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敏使朗、静脉滴注天麻注射液治疗(疗程10d)。结果: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得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均减低,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加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药组以针刺百会、内关、太冲、合谷等穴位为主,并口服氟西汀;西药组单纯口服氟西汀。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在降低PSD患者HAMD、CSS评分,改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PSD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肝脂清浓缩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甘油三脂及肝脏B超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门诊病例,排除伴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及毒物所致的肝损伤、妊娠性脂肪肝。经B超证实为弥漫性脂肪肝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2岁,其中轻、中、重度脂肪肝分别为9、16、15例;TG大于正常值27例,正常范围13例。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7~60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和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拔罐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