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免疫抑制治疗进展和外科技术及器官保存方法的不断改进,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1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0-95%和65- 80%。原发病的复发已成为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下段属肝外胆管的隐蔽部分,该部位的结石尤其是嵌顿结石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其特殊性.1995年1月-2004年11月,本院共收治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53例,现就该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作用。方法对62例脑胶质瘤患者和3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仅少数神经细胞COX-2染色阳性;在脑胶质瘤中,都发现有较多肿瘤细胞COX-2染色阳性。脑胶质瘤中COX-2染色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1=-0.874,P〈0.01)。正常脑组织与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之间,COX-2表达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坏死区域周围肿瘤细胞有COX-2的高表达。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现有COX-2染色阳性,在血管周围有COX-2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聚集。结论COX-2在各级别的脑胶质瘤细胞中有表达,和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COX-2在肿瘤的坏死区周围有强表达,在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死亡过程起作用;COX-2在肿瘤的新生血管内皮上有表达,在血管周围有COX-2阳性的肿瘤细胞积聚,可促进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COX-2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辅助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MR显示胰、胆管扩张情况,并提出评价。材料与方法:检查52例病人,其中胆道梗阻35例,其它17例。应用呼吸门控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及图像叠加后处理。其中2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胆道梗阻病人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扩张的胆管,非梗阻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部分左右肝管。结论:MRCP能显示胆管的狭窄部位、程度及扩张的胆管、胰管。与MRI结合,能更准确地诊断梗阻部位及原因。与B超、CT及ERCP相比较,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的病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SD大鼠一侧胫骨注射同系Walker 256癌细胞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 腹水传代Walker 256癌细胞种植于大鼠一侧胫骨建立骨癌痛模型,25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150~180 g,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N)、热杀死肿瘤细胞组(K)、骨癌痛早期组(C1,种植后第6天)、骨癌痛中期组(C2,种植后第12天)、骨癌痛晚期组(C3,种植后第18天).结果 骨癌痛大鼠在出现自发痛行为与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同时,两侧脊髓L4~L6 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著增强,细胞明显增大,染色加深,与N组及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X-42染色增强以C1组最为显著,术后第6~18天逐步降低,C1组与C2或C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胫骨注射Walker 256癌细胞后激活脊髓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在两侧脊髓灰质后角均有激活,反映了本模型骨癌痛特征中"镜像痛"的产生机制;小胶质细胞在骨癌痛早期激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对脂肪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否可减轻大鼠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敢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彤成轻度脂肪变性供肝;随机分为3组,A组(n=25)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125 mg/kg;B组(n=25)供肝切取前24 h腹腔注射血晶素125 mg/kg,移植肝血流开放时静脉注射Znpp 1.5 mg/kg,C组(n=25)供肝切取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受体肝移植后3、6、12、24、48 h分别取移植肝组织检测HO-1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中(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学检查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 术后各时段HO-1活性A组均显著强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A组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以术后12 h最为明显,A组表现为轻度,而B组及C组表现为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诱导HO-1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脂肪供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胆囊的先天性畸形较多,包括位置、形态和数量的异常,后者包括缺如或双胆囊、三胆囊,术前充分认分这些变异很有价值,但较困难。因此,我们报道一例腹腔镜双胆囊切除术,并讨论双胆囊的病因及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性 ,35岁。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 ,肝功能失代偿 ,终末期肝硬化”入院。 2年前因肝炎后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行切脾手术。CT及B超提示 :肝硬化伴腹水。化验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 77U/L ,碱性磷酸酶 181U/L ,总胆红素 2 4 5 μmol/L。乙肝表面抗原 (+) ;核心抗体 (+) ;丙肝抗体 (- )。血常规 (BRT) :白细胞(WBC ) 4 2× 10 9/L ,血红蛋白 (Hb)10g/L ,红细胞压积 (HCT) 2 6 1% ,血小板计数 (PLT) 95× 10 9/L。于 2 0 0 1年 5月2 4日在全麻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 ,术中不转流 …  相似文献   
9.
胸交感神经( ETS)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经典手术[1-2],但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可高达85%,其中发生严重代偿性多汗者占15%[3],这已成为患者对该手术满意度降低和后悔接受该手术的主要因素[4-5].尽管有人尝试口服胃长宁[6]、注射肉毒素[7]、甚至使用经皮电刺激[8 ]等多种方法来治疗代偿性多汗,但均未取得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食道手术单肺通气下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率的影响。方法 45例ASAI~Ⅱ级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择期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组(R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组(FP组),异氟醚组(IS组)。通过靶控分别输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芬太尼和异丙酚及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HR。分别于清醒仰卧位吸空气时(TO),麻醉双肺通气15min(T1),单肺通气15min(T2)、30min(T3)、60min(T4)、120min(T5)及再次双肺通气30min(T6)等7个时间点分别经桡动脉、颈内静脉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2ml进行血气测定,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IS组MAP在T01下降大于其余两组(P<0.05)、在T02上升大于其余两组(P<0.05),IS组HR在T02增高大于其余两组(P<0.05);3组患者PaO2在吸入纯氧后均于T1时达到最高在T3时降至最小,后又逐渐增高;与T0相比,PaO2在麻醉后各时点均显著增加。PO2在麻醉后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IS组增加更明显(P<0.05)。Qs/Qt在T3左右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IS组在T2~6时点增加更明显。RP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3种麻醉方法术中均能满足手术要求。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能维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动脉血氧和降低肺内分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术毕苏醒迅速且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