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70例,给予系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指导、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疼痛、排便、饮食和换药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的68例患者一次性手术治愈,2例患者由于遗漏蝶形瘘管,行二次手术治疗,住院时间15~30 d,平均18.5 d,术后随访2个月~1年,均无并严重后遗症及并发症。结论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可提高围手术期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或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或一组预后极差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严重而不可逆的获得性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表现为卡波济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lnil Pneumonia,PCP)以及其他机会性感染(Other Opportunistic Infection,OOI)等。由于该病的发生日渐增多、治疗效果差和死亡率很高,业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与分析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共发生30起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投诉情况,对30起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投诉所发生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在30起护患纠纷当中,护患沟通不足为主要因素,占33.3%(10/30)。其次为不满服务态度和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高,分别占20%(6/30)和16.7%(5/30)。有4起为候诊时间长,占13.3%,3起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占10%,2起为就诊环境和设施,占6.7%。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门诊输液室所出现的护患纠纷,就要对服务流程进行规范,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创建新型与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丹参花期至初秋地上嫩茎叶部位是制药或制茶的原料,研究制定其质量标准,使其资源化价值不断提升和拓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芦丁、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进行定性鉴别,其条件:以醋酸丁酯-甲酸-水(10∶2∶3)为展开剂,紫外灯(365 nm)下检视;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丹参茎叶药材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芦丁、异槲皮苷、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进行定量测定,其条件:色谱柱为Grace Apollo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0~5 min,10% A;5~10 min,10% A→12% A;10~20 min,12% A→14% A;20~25 min,14% A→20% A;25~60 min,20% A→30% A;60~65 min,30% A→40% 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和256 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芦丁、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10批样品中总灰分测定结果为7.14%~9.86%,酸不溶性灰分为0.06%~0.38%;HPLC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芦丁、异槲皮苷、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进样质量分别在0.163~3.26、0.118~2.36、0.117~2.34、0.158~3.16、0.252~5.04、0.100~2.00、0.132~2.64和0.131~2.6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4~1.000 0),且分离度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95.53%、100.8%、99.63%、97.48%、101.4%、98.44%和102.6%;10批样品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分别在0.05%~0.11%、0.01%~0.02%、0.07%~0.23%、0.04%~0.35%、0.07%~0.20%、1.17%~4.25%、0.03%~0.16%和1.68%~5.10%之间。结论:建立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可用于客观评价丹参茎叶及其产品的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为制定丹参茎叶药材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丹参茎叶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酸碱预处理丹参药渣,并利用纤维素酶降解,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丹参酮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未经酸碱预处理的丹参药渣中,当酶C浓度为6 U·m L~(-1),酶解4.5 d时可使大部分纤维素降解,所得葡萄糖质量分数最高为59.74 mg·g~(-1)。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评价,发现碱预处理-纤维素酶C降解后的效果最佳,葡萄糖质量分数达119.50 mg·g~(-1),相同浓度纤维素酶C酶解的酸预处理药渣次之。丹参酮的提取量经酶液降解后,与常规非酶法处理相比,丹参酮ⅡA提取量提高了82.54%,质量分数达2.451 mg·g~(-1);丹参酮Ⅰ提取量提高了81.82%,质量分数达2.373 mg·g~(-1);隐丹参酮提取量提高了64.4%,质量分数达1.080 mg·g~(-1);二氢丹参酮Ⅰ提取量提高了61.3%,质量分数达0.601 2 mg·g~(-1)。通过酸碱预处理与纤维素酶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效率,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升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资源性化学物质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龄期蚕沙中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不同龄期烘干前后蚕沙中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明确其菌群组成及其丰富度差异,阐明烘干处理对中药材蚕沙中菌群的影响,为其功效科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依据和参考。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蚕沙细菌的16S rDNA-V4变异区序列,应用Qiime,Mothur,PICRUSt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蚕沙样品中菌群的组成、丰度、分布、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菌群差异性及对群落的代谢功能等进行预测。该研究获得用于分析的有效序列数为259 250;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于饱和。蚕沙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9.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0%)、厚壁菌门(Firmicutes,4.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蓝细菌(Cyanobacteria,0.2%)组成,其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烘干后蚕沙的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五龄蚕沙尤为明显。PICRUSt分析蚕沙菌群对应的基因功能发现膜转运、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细胞过程与信号传导等基因功能丰度较高。烘干处理可显著降低蚕沙中致病菌的种类和数目,有利于药材药用品质,相比于低龄期蚕沙,五龄蚕沙更适宜入药。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为蚕沙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7.
徐卓  戴新新  宿树兰  严辉  郭盛  魏丹丹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1,52(23):7323-7330
目的 分析评价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根与叶中5种核苷与14种氨基酸类成分,揭示其动态积累规律,为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不同生长期的地黄根和叶以及不同产地(河南大封、河南温县、河南南召)的地黄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质谱联用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TQ-MS)分析不同生长期地黄根和叶以及不同产地地黄叶中核苷类与氨基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地黄根及地黄叶中均含有5种核苷类成分和14种氨基酸类成分,2部位中不同生长期2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3.88~16.97 mg/g和4.27~25.32 mg/g;地黄根和叶中测得的2类成分总量分别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中旬显著升高,达到各自峰值,其中L-谷氨酰胺与L-赖氨酸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60%以上;大部分生长期地黄叶中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较地黄根高,尤其在10月下旬;不同产地地黄叶中以河南南召产者核苷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总含量最高可达30.756 mg/g。结论 阐明了地黄中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分布和动态积累过程,为地黄药食两用特性及合理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地黄叶可作为新的食用新资源为机体补充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建议,为地黄叶资源价值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管理为基础,以护理实践为方针,以尊重爱护、理解关心、支持护士为准则,寻找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结果: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结论:应用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增强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4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通过彻底洗胃及在洗胃过程中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和加强各项护理,成功救治44例病人,无一例死亡。探讨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