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色是分证论治,证候机理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将近5年来本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有关进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肠内充满粪便,堵塞于肛管上口而不能自行排出时,称为粪嵌塞[1],是严重便秘的一种特殊形式[2].常见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肛门直肠病变或术后疼痛致患者惧怕排便;②年老体衰、长期卧床或产后排粪动力减弱;③脑血管及脊神经疾患致排粪反射中枢障碍;④滥用泻药致药源性粪嵌塞;⑤忽视排便刺激,长期忍便;⑥瓜子、鱼骨等异物嵌塞;⑦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疾病[1,3].老年人由于盆底神经肌肉退变,肛门直肠收缩无力,粪便易嵌塞于直肠不能排出[4],故该病在老年人多发.近日我院收治一例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粪嵌塞老年患者,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救护工作中,中医药以其延缓轻症患者病情发展、提升疑似患者免疫机能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和效果得以参与其中。本文结合武汉一线的临床实践,探讨武汉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1例,提出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治则,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寒热错杂证在反复尿路感染中证候学特点。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反复尿路感染患者中,平均年龄(56.5±14.7)岁,寒热错杂证73例,40~79岁年龄段寒热错杂证患者在所有反复尿路感染患者中所占比例为64%,在寒热错杂证中所占比例为88%。结论:寒热错杂证在反复尿路感染患者非常普遍,反复尿路感染及其中寒热错杂证均具年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的思路与方法,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综述目前中医治疗失眠的思路与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扬。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8-01/2003-12中与治疗失眠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失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治疗失眠的文献。纳入标准:①有固定方药的临床研究。②名医的经验总结。③针灸、推拿按摩治疗失眠的代表性文献。排除标准:排除综述类文献、护理类文献、西医类文献、方法介绍类文献、临床体会类文献、调查研究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关于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治疗失眠的文献163篇,选取有代表性文献30篇;余133篇按上述标准排除。资料综合:①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4种观点,其一为血虚,阴虚,气虚,阳虚,食积及肝郁6型;其二为血郁肝旺,痰火扰心,心脾两虚,气郁血郁4型;其三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4型;其四为筋肉疲劳、脾胃失调、肾阴虚3型;另外尚有从肝论治、从脾胃论治、从火热论治等。②失眠的中药专方专药主要为酸枣仁类,温胆汤类,逍遥散类。③有些医家以失眠为独立的疾病,有自身的规律、特点,一病一方,在一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用药,病证结合论治失眠。④名老中医经验,观点一认为失眠的病机关键是心神不宁和阴不入阳,治疗上注重调治胆胃;观点二认为失眠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上常加用滋补肝肾而养心安神之药,并从虚实论治;观点三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阳不入阴,认为神魂不安是失眠的主要表现,对顽固性失眠则多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点四治疗顽固失眠总结,半夏枯草治失眠,慢肝不寐多灵验;温补镇摄治失眠,甘麦芪仙磁石蝉;达胆和胃治失眠,温胆汤加龙牡敛。⑤针灸,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能调节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而灸百会有调整阴阳、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功。结论:中医治疗失眠疗效肯定,方法多样,副作用少,是失眠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在临床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缺少设计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论证强度不够;对照组设计不理想,基本上无安慰剂对照;针药治疗机理研究不足,难以在国内外大范围推广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三种不同原发病所致的早中期慢性肾衰的症状特点,以期进一步探讨其不同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慢性肾衰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归纳、分析其症状特点。结果: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三种不同原发病所致的早中期慢性肾衰各症状出现的频次存在差异,两两比较其症状积分亦存在不同的差异。结论:不同原发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存在不同的症状特点,提示其中医证候亦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团队赴武汉疫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临床救治,发现中焦脾胃功能是患病与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健运脾胃之法应贯穿于该病治疗之始终。在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予以合理膳食及积极营养策略,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注重健运脾胃,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