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湿热条辨>,又名<湿热病篇>,相传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薛生白所撰,是我国中医典籍中比较系统和完整论述外感湿热病辨证治疗的一部名著,其中以湿温、暑湿等夏秋季节常见的湿热病证为主要内容,并包括痢疾和暑月寒湿等湿热类病证,而不限于一种单独的疾病.从临床实践来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上的乙脑、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中暑、痢疾和急性胃肠炎等多种急性热病.这类疾病,从中医病因学上来说,均系感受湿热病邪所致,并且具有湿热蕴蒸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所以均称为湿热病,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对于这类疾病的病因证治,虽然早在<内经>和<难经>中已有初步论述,从张仲景、王叔和、朱丹溪、李东垣以至吴又可、喻嘉言等历代医家的著述中,也有一定的论述,但是还不够完整和系统,也不能形成湿热证的专门论著.直到<湿热条辨>的问世,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对我国中医学关于湿热类外感热病的理论认识和临证治疗起到了奠基作用,成为湿热病辨证治疗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其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廖荣鑫  周福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78-2479
我们从湿热病证的概念、病因、病理和治则、治法、禁忌证等诸多方面对湿热病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论述.以期对中医湿热病证有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脾胃湿热证湿偏重型、热偏重型之间血浆淋巴细胞HSP70表达的变化,揭示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治疗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研制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大鼠模型,并在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观察大鼠血浆淋巴细胞HSP70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浆内HSP70。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且热偏重组比湿偏重组增高明显(P<0.05),同时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因素特别是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湿、热偏重型血浆中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组具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慢性泄泻的经验。周师认为慢性泄泻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三脏同治。在“辨证、辨病、辨质”的基础上“随证施食”。并且通过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敷脐等多途径给药提高疗效,以肠镜为临床疗效指标。体现了周师圆融活变、三脏同治,病证结合、殊途同归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组成的康泰方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血红素氧合酶(HO-1)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3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康泰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得舒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另设1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结肠黏膜HO-1和i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腹痛、腹胀、便溏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外,其他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HO-1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iNOS蛋白的阳性单位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还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3)治疗后2组的结肠黏膜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HO-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腹痛、腹胀、便溏和大便不尽感等主要临床症状与HO-1均呈正相关,与iNOS呈负相关。HO-1和iNOS之间相关系数为-0.7512,呈负相关。HO-1蛋白表达量和HO-1基因表达量明显相关,iNOS蛋白表达量和iNOS基因表达量也明显相关。【结论】结肠黏膜HO-1和iNOS mRNA表达异常可能是肝郁脾虚型D-IBS临床表现的致病机制之一,康泰方可通过上述机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期序贯式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以中药内服加中药外敷为法,按照病情发展"分期序贯式治疗"的临床方案;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予中药内服、熏洗、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拔罐、气功等多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康复理疗:宣教和心理疏导加良肢位摆放加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加短波、超短波治疗。上述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实验干预后,总有效率对照组60.00%,治疗组93.3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DL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积分中总体健康(GH)得分、活力(VT)得分以及SF-36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药内服加中药外敷"为法,按照病情发展"分期序贯式治疗"的临床方案,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该病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整体疗效,提高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清热祛湿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肝组织SOD、MDA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肝组织的超微结构、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Hyp、MDA含量。结果显示,清热祛湿方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交化和超微结构,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Hyp、MDA的含量并提高肝组织SOD活性。提示,清热祛湿方可以有效抑制复合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的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廖荣鑫  赵亮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28-729
患者女性,35岁。因“反复腹痛、便血1年余,加重伴头痛、呕吐、视物模糊7天”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量不多,每日2—3次,大便质稀,伴腹部脐周阵发性绞痛,无发热呕吐。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实验(+++),血沉28mm/h,肠镜检查提示盲肠、结肠炎症并纵行溃疡。病理检查提示盲肠、结肠黏膜慢性炎症伴活动,淋巴组织增生。诊断为肠克罗恩病。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g,  相似文献   
10.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病证,相关研究认为其形成与气候、饮食、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体质因素有关.为了探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大鼠进行了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造模,并在相应的清香散、苍术白虎汤干预下,分组观察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湿热并重组血浆胃动素增高,热偏重组血浆胃动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苍术白虎汤组、清香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并重组、热偏重组血浆胃泌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清香散组、苍术白虎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