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与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中长期生存质量。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者55例,椎体成形术治疗者53例。以生活质量问卷SF-36量表及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测评量表,对比非手术治疗和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超过3年后的生活质量,并观察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到随访时间平均50.59个月(36~69个月),SF-36量表评分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上非手术组为优于手术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维度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上非手术组为优于手术组,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就中长期生存质量及疼痛改善程度来看,非手术治疗组优于手术组,且再骨折发生率较低,提示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把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共选择住院患者41例,20例23个椎体行PKP治疗,21例24个椎体行手法复位配合PKP治疗.通过对患者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度恢复率3项指标比较,了解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复位配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在解除疼痛及保持椎体高度上均优于单纯PKP手术组(P<0.05,P<0.01).结论:手法复位配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有效、安全,能够早期解除患者腰背痛,重建椎体高度,利于病情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比采用单纯PKP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DSA导向下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治疗在治疗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16例重症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9个椎体,PVP术式5例,共6个椎体,PKP术式11例,共13个椎体.所有病例均在DSA导向下完成手术.结果:13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27月,平均随访16.3个月,术后1~24h患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两组术后2周及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结合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综合选择,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运用DSA导向可在术中协助准确定位,即时观察骨水泥分布,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颈痛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颈痛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颈围制动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2周后用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和"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来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84%,对照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适。结论:2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安全,与颈椎牵引配合颈围制动相比,旋提手法配合颈痛穴针刺疗效更显著,且可操作性强,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绝大部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康复,但是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却存在很多治疗的瓶颈限制了保守治疗疗效的发挥,使得疾病迁延不愈,甚至部分患者不得不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文献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在保守治疗中,作为国粹的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更体现了其临床生命力非常强大,在古现代中均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珍贵文献资料,更是该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由于时代和学者研究方向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传统手术方式,临床报道其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疗法,且随着目前融合技术的提高,融合率已〉95%。但是融合率的提高并没有相应伴随着临床疗效的提高,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腰腿痛情况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路微创TLIF和开放PLIF两种术式临床短期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行后路椎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3月对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微创TLIF(METRXQuadrant)和开放PLIF术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1周微创TLIF组腰痛VAS评分的降低更为明显(P〈0.05);术后1周及4个月2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TLIF组JOA评分同开放PLI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RX Quadrant系统下行微创TLIF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薄氏腹针结合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脊柱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成人50%~60%,近年来有不断增长和年轻化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iloic neulodynic,CSN)在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最高。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科采用薄氏腹针和孙氏手法为主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