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情况、骨折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疼痛,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式(EST)40例,1例中转开腹,LC术后行ERCP及EST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EST联合LC和LC术中行LCBDE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患者Foxp3+Treg产生的影响。方法挑选符合Milan标准肝癌肝移植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Rapa组和Tac组,每组20例,第2~12月间每月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Foxp3+T细胞及研究中间进行一次肝穿刺活检证实排斥反应。结果 FCM检测外周血Foxp3+T细胞阳性率比较雷帕霉素组明显高于他克莫司组,移植肝穿刺活检亦证实雷帕霉素组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组并未增加。结论雷帕霉素在肝癌肝移植中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并未增加,甚至有更好的免疫耐受结果。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作为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无特异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难于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很低,预后极差。本文结合我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1987-1997年间所作胆囊癌手术55例,对胆囊癌诱发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预防性治疗措施,对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提高胆囊癌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时间很有必要。临床资料我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从1987-1997年10年间行胆囊癌手术分别是门例和38例,共55例,其中男性历例,女性39例。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4。男性组最小年龄37岁,最大刀岁,平均54岁。女性组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5例 ,总结初步经验。方法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1月对 2例直肠癌、2例升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行腹腔镜手术。直肠癌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闭合直肠 ,标本由腹壁小切口取出 ,经肛门行结直肠吻合器吻合 ;升结肠癌和降结肠癌行半结肠切除 ,经腹壁小切口提出、切除肠管 ,手法吻合。结果 :5例手术顺利完成 ,无手术并发症 ,近期效果良好。结论 :只要能熟练掌握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和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 ,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胄癌患者162例以及同期在本院就诊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并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8、IL-1β,同时测定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IL-8和IL-1β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IL-8和IL-1β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的胃癌患者血清IL-8和IL-1β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癌患者血清IL-8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8与IL-1β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度为92.59%、特异性为80.27%。结论血清IL-8和IL-1β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呈升高趋势,与胃癌生长、浸润及转移明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苹果酸林格液与乳酸林格液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内环境、肝脏储备功能、术后肝肾生化功能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以及苹果酸林格液对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恢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入组.纳入乳酸林格液组(RL组)和复方苹果酸林格液组(RM组),每组25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RL组与RM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切除肝段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组与RM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肝门血流阻断时刻(T2)、肝门血流开放即刻(T3)、肝门血流开放4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两个时间点,两组pH值、动脉血糖和动脉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1、T3、T4时刻两组钾、钠、钙、氯四种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T4时刻ICG PDR显著下降~([RL组(18.73±1.97)%比(13.48±2.79)%,P=0.000;RM组(19.64±2.47)%比(14.62±2.74)%,P=0.000]),R15显著上升~([RL组(7.06±1.51)%比(12.02±2.24)%,P=0.000;RM组(6.26±1.91)%比(10.53±3.40)%,P=0.000])。生化方面,在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414.32±213.60)U/L比(304.52±152.15)U/L,P=0.042;ALT:(443.88±239.53)U/L比(305.32±190.46)U/L,P=0.029]),术后第2天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总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苹果酸醋酸林格液在能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可以提供较好的内环境稳定以及减轻术后早期肝脏肝损伤,降低术后乳酸水平,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及增强其功能的发挥已成为维持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有效手段。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对行肝移植的肝癌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产生及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西罗莫司组和他克莫司组,每组20例,移植后第2~12个月间每月抽取受试者外周血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并行彩超和外周血检测甲胎蛋白,必要时肝穿刺活检观察排斥反应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他克莫司组(P<0.05),移植肝穿刺活检证实西罗莫司组排斥反应与他克莫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移植肝彩超、外周血甲胎蛋白检测及移植肝穿刺活检或手术亦证实在肝癌复发率方面西罗莫司组明显低于他克莫司组(P<0.05)。说明西罗莫司在肝癌肝移植中对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方面优于他克莫司,且排斥反应较他克莫司并未增加,甚至有更好的免疫耐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纤维化中诱导免疫损伤和异常修复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的表达,及补阳还五汤对HMGB1-RAG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博莱霉素(BLM)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83,13.66,27.32 g·kg~(-1)),阳性药组(强的松,4.2 mg·kg~(-1)),动物实验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注入法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和强的松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批提取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的HMGB1,RAGE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的表达。细胞实验采用含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以5%,10%,15%,20%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来干预HMGB1诱导刺激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第28天显著上调HMGB1 mRNA(P0.01),在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上调RAGE mRNA(P0.01),在各时间点显著上调HMGB1,α-SMA(P0.01);与BLM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下调HMGB1 mRNA(P0.01),在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下调RAGE mRNA(P0.01),在各时间点显著下调HMGB1和α-SMA蛋白(P0.01)。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20%空白血清预培养加HMGB1组显著升高α-SMA蛋白(P0.01);与20%空白血清预培养加HMGB1组比较,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显著下调细胞中α-SMA蛋白(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抑制HMGB1在大鼠肺组织中和人肺成纤维细胞中所引起的RAGE,α-SMA的表达增加。提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阻断HMGB1/RAGE信号通路,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纤维化中诱导免疫损伤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以及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HMGB1刺激HFL1后以上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含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以5%,10%,15%,20%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来干预HMGB1诱导刺激的HFL1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总蛋白中ERK1/2,胞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MGB1刺激组诱导后ERK1/2蛋白,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及IL-1β含量的表达均增高(P0.05,P0.01);与20%空白血清预培养加HMGB1组比较,HMGB1刺激组诱导后ERK1/2蛋白,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及IL-1β含量的表达均增高(P0.05);与HMGB1刺激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各组能够降低ERK1/2蛋白,胞浆和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及IL-1β含量的表达,其中15%和2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降低ERK1/2的表达(P0.05);胞浆1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和胞核2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降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15%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降低IL-1β的含量(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HMGB1引起的人肺成纤维细胞中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IL-1β等炎症因子分泌。提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调控人肺成纤维细胞中ERK1/2/NF-κB信号通路,防治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