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23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967篇
内科学   48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91篇
综合类   1560篇
预防医学   559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553篇
  8篇
中国医学   543篇
肿瘤学   18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阴茎头手术在治疗≥2 cm的早期阴茎鳞癌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7年7月至2017年7月69例早期阴茎鳞癌(≤T_(1a)N_0)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保留阴茎头手术,33例行阴茎切除术(阴茎部分切术或阴茎全切术)。结果:36例行保留阴茎头手术组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为3.16(2.0~6.0) cm,平均肿瘤厚度为0.89(0.5~2.0) cm;33例行阴茎切除术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为3.56 (2.0~6.0) cm,平均浸润深度为1.89 (0.6~4.0) cm。69例患者随访10~102个月,平均42个月,保留阴茎头手术组有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0 d、2、4、7、9个月出现原位肿瘤复发,分别再行阴茎头全切除、保留阴茎头手术、阴茎部分切、保留阴茎头手术及保留阴茎头手术后,随访54、34、39、70个月及66个月后未再复发。阴茎切除手术组无局部复发病例。69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保留阴茎头的阴茎肿瘤手术治疗≥2 cm的早期阴茎鳞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 PAD)是糖尿病足和截肢发生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具有血管病变发病早、病变易弥散、发展快等特点[1]。 PAD主要累及下肢动脉,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缩小,甚至闭塞,使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坏死。早期如不及时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2]。通过对5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4-01-10收治的70例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颌面外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测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出院时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初步制定苗医败毒法治疗临床适宜疾病的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在文献及书籍研究基础上编制问卷对贵州省20位专家分别进行2轮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专家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均为20份,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有90%以上的专家认为败毒法适宜疾病包括仿(癀)类疾病、榜(花)类疾病、公(疔)类疾病、泼(疮)类疾病、丹类疾病五大类,且各疾病辨证要点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W)及克郎巴赫系数(Cronbaeh's α)均较高,说明专家对败毒法适宜疾病的意见系统性较一致。结论:专家的积极性高,协调程度好,应用德尔菲法进行的条目优化筛选结果可取。初步建立了败毒法适宜疾病条目,对制定败毒法的应用规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灵芝  周乐  季晓君 《浙江医学》2016,38(11):862-864,86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5例AMI患者PCI术后血清T3水平,根据T3水平将患者分为A、B、C、D4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BG)。结果A组(重度低T3组)TIMI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G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T3水平(1.00±0.05)nmol/L、TIMI3级比例(32/46,69.6%)、MBG3级比例(24/46,52.2%)均低于男性患者,后者分别为(1.19±0.02)nmol/L、(143/159,89.9%)、(110/159,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女性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较男性患者低。AMI患者T3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相关,监测T3可以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常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259-1260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从人类历史发展看,创新是使人类的各种梦想得以实现的源泉.就个人发展而言,创造能力的高低将成为21世纪衡量人才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标准。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经济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而自学的能力,是创造才能的基础,是自我发展的前提,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自学的能力。是每个人面对新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能力偏低,这对于他们的成材和自我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高等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采用253kPa的高压氧治疗24例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PACS)病人并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了治疗前后血浆纤粘素(FN)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30例健康人作为血浆FN的对照组。结果表明:16例早期PACS病人,经3~5次高压氧治疗,症状和体征逐渐好转,无1例作筋膜切开减压。6例筋膜切开减压后行高压氧治疗者,水肿、炎症消退,体温降低,临床症状好转。2例坏死期PACS虽然临床症状好转,但效果差。高压氧治疗后,病人血浆FN显著高于治疗前。分别较治疗前高43(18.9%;P<0.01)、61(24.7%;P<0.01)、49(17.2%;P<0.01)、57(17.4%;P<0.05)和55mg/L(16.6%;P<0.05)。根据本组研究的结果,提示高压氧是治疗早期PACS的有效非手术疗法和筋膜减压后有效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王德深等编写的“中国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分析与研究”一文及由王德深编译的“日本体力测定”一书公布的数据对中日两国7~22岁各年龄组男女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四项指标均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方法采用G值曲线比较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诱导程序化死亡与肿瘤治疗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代金  张亚历 《癌症》1997,16(5):389-391
p53基因诱导程序化死亡与肿瘤治疗新战略季代金1张亚历2姜泊2冯福才2周殿元关键词p53基因细胞凋亡肿瘤治疗中图号R730.231R730.4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形成和演化的多步骤过程中,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细胞凋亡(Apoptosis,A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