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8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8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就诊、行EUS且EUS分期为T1的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比较EUS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的一致性,计算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探究影响EUS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380处病变,EUS发现黏膜内(T1a)病变301处,黏膜下层(T1b)病变79处;术后病理实际浸润深度为T1a病变320处,T1b病变60处。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7.1%(293/380),灵敏度为83.4%(267/320),特异度为43.3%(26/60)。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胃上1/3部(OR=2.272,95%CI:1.266~4.080,P=0.006)、病变长径≥20 mm(OR=2.013,95%CI:1.200~3.377,P=0.008)及低分化癌(OR=2.090,95%CI:1.018~4.294,P=0.045)是影响EUS分期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化癌(OR=4.046,95%CI:1.737~9.425,P=0.001)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EUS对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EUS分期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病变位于胃上1/3部、病变长径≥20 mm及低分化癌,其中低分化癌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家猪离体胃模型在对国际学员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名国际学员进行为期20 d的ESD培训,第一阶段为理论知识学习,完成消化内镜基础及动物模拟培训调查问卷。第二阶段将其随机分为离体动物模型组(A组,8人)和临床观察学习组(B组,7人)。A组在临床观察学习期间,同时按照规范操作步骤进行离体动物模型培训课程。培训结束时考核两组学员ESD操作情况,并再次完成问卷。应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A组与B组ESD总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标记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时间及黏膜剥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与B组的ESD操作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切除标本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1例为分块切除病灶,其余为整块切除。在操作过程中各发生1例穿孔。同时,对比离体动物模型组学员培训前后操作情况,发现培训后ESD总操作时间、切开时间明显提高。结论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家猪离体胃动物模型培训的内镜培训具有较高的教学参考价值,能够使各国学员熟悉并初步掌握ESD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帮助各国学员日后在临床开展ESD操作。  相似文献   
5.
张莹  孙秀静  徐有青 《山东医药》2012,52(48):29-31,34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抗原递呈基因LMP2/LMP7单倍体型与肠道结核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 提取189例肠道结核感染患者及22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两组人群中LMP2-60/LMP7-145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两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利用PHASE1.0软件构建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进行单倍体型与肠道结核感染易感风险关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LMP2-60/LMP7-145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均存在,LMP2/LMP7多态性位点各自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肠道结核感染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LMP2/LMP7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位点所构建的单倍体型LMP2(Cys)-LMP7 (Lys)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OR=4.02、95% CI 2.48 ~ 9.62).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LMP2/LMP7基因编码区两个多态位点的单倍体型与肠道结核的感染有着较强的遗传易感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住院期间生长代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胎龄28 ~ 34周早产儿病例,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分为SGA组与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体格增长、血生化指标及合并症等.结果 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64例,SGA组78例,AGA组86例.2组早产儿入院胎龄、性别、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恢复出生体重日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与AGA组相比,窒息比例高(25.6%比12.8%),住院时间长[36.5(28,45.5)天比28(22,36)天],肠外营养时间长[26(19,35)天比22(16,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出生体重后,SGA组与AGA组相比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速率快[(20.6&#177;3.3) g/(kg&#183; d)比(18.4&#177;3.8)g/(kg&#183;d)],每周头围增长速度快[(0.71&#177;0.25) cm比(0.55&#177;0.2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前白蛋白低于AGA组,胆汁酸高于AGA组,败血症和慢性肺疾病发生率均高于AGA组(20.5%比9.3%,11.5%比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视网膜病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后生长速率及头围增长速度快于AGA早产儿,但身长增长速度无差异;SGA早产儿出生及出院时血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AGA早产儿;SGA早产儿更易发生胆汁淤积、败血症及慢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7.
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41例追赶生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时期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存活出院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定期随访,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1例早产儿进行追赶生长的评估.结果 41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以体重计生长迟缓(低于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的发生率:出生时为58.5%,出院时为80.5%,校正胎龄足月(37~42周)时为56.1%,3个月时39.2%,6~12个月时22.0%,24个月时仍为22.0%.生长落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低胎龄、宫内生长迟缓、合并窒息、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 本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比例较高,至出院时又表现出更多的宫外生长迟缓.通过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多数可在6个月内追赶至相应月龄的第10百分位以上.这种快速追赶生长的利与弊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52例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氯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人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组26例单用氯沙坦,硝苯地平组26例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连用4个月。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血压降至正常则剂量不变,共8周。以24h尿蛋白定量作为肾功能观察指标。结果两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治疗4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尿蛋白下降缓慢,治疗8周末有明显变化(P〈0.05)。硝苯地平组治疗4周末、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氯沙坦不仅能平稳降压,而且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延缓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含有c-myc基因的重组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以SYBR GreenⅠ染料为荧光指示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c-myc的标准曲线,为FQ-PCR准确检测c-myc奠定基础。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人食管鳞癌组织的总mRNA中反转录扩增c-myc cDNA,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然后挑选阳性克隆重组质粒,分别用PCR扩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进行鉴定并测序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质粒浓度,计算拷贝数制备FQ-PCR浓度梯度标准品。最后对质粒标准品进行FQ-PCR检测。结果PCR扩增、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均证实c-myc重组到pGEM-T Easy载体上。建立了人c-myc标准曲线,其对数与相应的Ct值(循环阈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1,斜率为-3.1~-3.6。结论所构建的人c-myc质粒标准品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技术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准确可靠,此方法可作为FQ-PCR检测c-myc基因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