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脏器转位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发生障碍导致的先天性疾病,非常罕见。作者对1例全内脏转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通过文献学习总结内脏转位患者左侧卧位时胃镜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11)和常规+ EN组(n=13),分别给予美沙拉秦+少渣饮食治疗和美沙拉秦+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14 d。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乳果糖及甘露醇的浓度,计算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常规+ EN组的L/M分别为0.039±0.025和0.072±0.01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治疗2周后,常规+EN组的L/M为0.038±0.012,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43),常规组的L/M为0.032±0.02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结论 EN可以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