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 2)序列突变位点鉴别建泽泻的焦磷酸测序方法。方法:分别提取建泽泻与川泽泻的须根、叶片、叶柄DNA,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毛细管电泳测序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ITS 2序列焦磷酸测序鉴定方法,经毛细管电泳测序验证结果准确可靠。建泽泻ITS 2序列中的突变位点A-T的突变频率均不小于83%。结论:焦磷酸测序方法可以准确鉴定不同基源的泽泻物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泽泻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小承气汤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采用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泽泻提取物(6.0、3.0、1.5 g/kg)对脾虚大鼠进行干预,阳性对照组灌饲四君子汤(10.5 g/kg),空白对照组灌饲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饲2周后,迅速取骨骼肌,分别制作骨骼肌光镜与电镜切片,光镜观察骨骼肌组织、电镜检测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脾虚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膜破裂变性,细胞边界模糊,肌间间隔无法分辨,线粒体外膜溶解,内嵴消失,周围的糖原颗粒明显减少;不同剂量泽泻干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边界有所恢复,肌间间隔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分辨出来,线粒体外膜完整,内嵴较为清晰,同时周围有明显的糖原颗粒,不同剂量泽泻组对骨骼肌显微结构及线粒体结构均有改善作用,且改善程度随泽泻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泽泻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组织及线粒体结构具有改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泽泻养五脏、益气力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银屑病外用制剂青黛油的制备及其有效成分靛玉红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将青黛粉末与山茶油、山茶油与橄榄油的混合油、橄榄油按1:10比例制备青黛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青黛-山茶油、青黛-橄榄-山茶油和青黛-橄榄油中靛玉红的含量.色谱柱:ODS-C18柱;流动相:甲醇-10%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92 nm.结果 测得青黛-山茶油、青黛-橄榄-山茶油和青黛-橄榄油中,靛玉红的含量分别为0.133%、0.136%和0.139%.线性范围1.0~10.0 μg/mL (r2=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4%.结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黛油中靛玉红含量的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青黛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温度胁迫下泽泻中三萜类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不同温度(0℃、6℃、16℃,26℃)栽培下的泽泻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法检测泽泻叶片中8种三萜类成分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F、泽泻醇G、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24-乙酰泽泻醇F的含量及总量,并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三萜类合成途径中生物合酶HMGR、SQS、FPPS、MVD的mRNA水平。结果 泽泻叶片中23-乙酰泽泻醇B及8种三萜类成分总量与SQS、HMGR基因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P <0.05);而FPPS及MVD基因在不同温度干预下mRNA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 >0.05)。结论 SQS、HMGR可能是泽泻中三萜类成分合成的限速酶,且其表达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为泽泻药材质量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建泽泻中泽泻醇A等8种三萜类成分含量的UPLC-MS联用测定方法.方法:WatersCORTEC-SC1s色谱柱(2.1mm×100 mm,1.6 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流速0.25 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毛细管电压3.50kV,脱溶剂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