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对肾功能衰竭大鼠肠通透性及微炎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大鼠肾功能衰竭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Ⅱ号方组和阳性对照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60 d,处死前3.5 h均给予内毒素10 mg/kg灌胃。测试盒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肠道病理变化,鳌试剂法检测下腔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检测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结构紊乱,Cr和BUN、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Claudin-1、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衰Ⅱ号方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肾功能改善,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Claudin-1、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肾衰Ⅱ号方可改善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水平,调整肠道通透性,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入血,从而改善模型大鼠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调控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123例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分析各指标与调查对象年龄、性别、透析时间、血红蛋白、尿素氮、碱性磷酸酶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3例MHD患者68.29%血钙达标,28.46%血磷达标,56.10%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达标,所有指标全部达标者仅13例,达标率为10.57%。骨代谢紊乱与年龄、肾功能、血β2-微球蛋白、高血压、铁蛋白、碱性磷酸酶、Kt/V有相关性;高碱性磷酸酶与高水平i PTH相关,低水平i PTH与糖尿病相关。结论 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紊乱的发生率较高,本中心调查结果与指南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高血压、血红蛋白、i PTH、血磷、钙磷结合剂的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使用等是影响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的主要相关因素,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 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和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组(n=20),造模第4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模型组(n=10),柔肝固肠方组(n=10),并开始灌胃给柔肝固肠方或蒸馏水直至6周末,取材前3.5 h各组以10 mg/kg的内毒素(LPS)灌胃。取材后检测:1)血清AST、ALT活性变化;2)通过门脉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判断小肠通透性变化;3)小肠组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4)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5)小肠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固肠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AST水平(P<0.05);2)柔肝固肠方可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小肠通透性,柔肝固肠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3)电镜结果显示柔肝固肠方可显著改善Lieber-De Carli酒精饲料喂养大鼠小肠黏膜表面微绒毛局灶性减少、变短、稀疏,排列不规则,同微绒毛相连的细胞终末网变性模糊等病理改变;4)柔肝固肠方可显著升高酒精饲料喂养肝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及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柔肝固肠方通过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白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消白方汤剂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和血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白方中药汤剂口服可以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总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前养老模式的现实需求,阐述养老建筑的改造原则,即适老性、健康性、医养结合,并提出相应的建筑适老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扁豆凝集素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将血清甲胎蛋白(AFP)分为AFP-L1,AFP-L2,AFP-L33条电泳带。结果肝细胞癌(HCC)患者的AFP-L3阳性率为59.6%,显著高于肝硬化(5.4%)等良性肝病组。其中AFP-L3阳性的2例肝硬化患者均在以后观察阶段被诊断为HCC,且AFP-L3显示阳性,提示肝癌的存在和发生,先于B超、CT等影像学手段。直径为2cm以下的单发性小肝癌的AFP-L3阳性率为27.3%,AFP-L3与AFP值无相关性。结论AFP-L3的测定对于AFP阳性时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芪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甘草和大枣组成,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对肝纤维化有着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对黄芪汤及其组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屡见不鲜,现通过对黄芪汤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黄芪汤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具有显著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中药复方健脾活血方抗脂质过氧化的主效应中药,并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及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诱导的大鼠乙醇性肝损伤模型,以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作为效应指标筛选主效应中药,并再次以该模型验证其药效;进一步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清铁离子(Fe2+)含量以分析主效应中药抗脂质过氧化的机制.结果:含8味中药的健脾活血方中“抗脂质过氧化”主效应药物组合为:葛根、泽泻、五味子、姜黄(剂量比为250∶50∶17∶50),验证及药理分析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抗脂质过氧化主效应中药组肝组织MDA,NOS,iNOS及血清Fe2+含量显著降低,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健脾活血方8味中药中对大鼠乙醇性肝损伤模型“抗脂质过氧化”的主效应中药组合为“葛根+泽泻+五味子+姜黄”,其药理机制在于抑制促氧化物质NOS,iNOS及血清Fe2+产生,增加抗氧化自由基清除酶SOD,GSH-Px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止衰颗粒对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中心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的患者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肾止衰颗粒,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尿毒清颗粒,疗程24周,每8周监测Scr、BUN、UA、K、e GFR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1)两组的总体疗效相当,组间比较Scr、BUN、UA、e GFR在各个随访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无Scr翻倍患者,对照组有1例翻倍,所有患者研究期间均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两组e GFR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降低(P 0. 05),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 0. 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所有患者无严重高钾血症发生。结论:益肾止衰颗粒能够延缓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肾衰竭的进展,降低蛋白尿,安全有效,与尿毒清相比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中外周血内毒素与CKD的分期、原发病、病程和血清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283例CKD1~5期非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标本,检测肾功能、血清白蛋白(Alb)、血清G阴性菌脂多糖(LPS)。结果:283例患者中,35%的患者的LPS高于正常值,中位数为6.93,总体以及CKD各期的LPS平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在CKD5期的患者LPS异常率最低,为19.4%。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是引起CKD的常见三种疾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中LPS的异常率为18.4%,中位数为5,在三种原发病中是最低的。不同的CKD病程间LP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所有患者中,LPS升高1~3倍的占11.3%,升高超过3倍的占23.7%。LPS升高对白蛋白没有影响,P=0.883。结论:CKD患者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外周血内毒素高于正常值,但总体血清内毒素平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内毒素与CKD的严重程度无关,也与CKD病程长短、营养不良无关。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毒素异常率和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