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血瘀证的辨证要素,探讨证候的研究方法。方法:把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选取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聚类分析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为:腰脊活动受限、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Logistic分析得出湿热血瘀证候诊断的主要症状,对证候的归属进行判断,以预测概率0.5为判别分界点,总正确率为88.10.4。判别式分析得出对湿热血瘀证诊断有帮助的症状,并建立判断函数,符合率为89.2%,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2.7%,Kappa值为0.695。结论: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进行证候研究,包括中医辨病和辨证要素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结直肠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中,73例曾接受过手术治疗,82例接受过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总生存期为1~132个月,平均生存期(25.83±20.96)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存在肝转移或腹腔积液以及治疗情况与预后相关;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乳酸脱氢酶、化疗周期数和肝转移出现时间与生存期有较强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存在肝转移、肝转移出现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化疗总疗程数、中医药治疗是否大于6个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治疗应选择以手术为主、化疗与中医药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5.
摘 要 目的:评估通下逐瘀法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随机选取6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通下逐瘀方药,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有一定好转,但是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下逐瘀法对于直肠癌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显著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寻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及靶向治疗导致皮疹患者的用药规律,用客观数据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联机处理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朴炳奎教授临床诊疗电子信息化模板的数据库中37例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含14例皮疹患者)。结果:通过数据挖掘,显示出朴师处方的核心思想以益气健脾为主,结合化痰祛湿、清热解毒为治则,体现出扶正与祛邪、辨病与辨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学术思想。结合专家访谈的形式,确立解毒消疹方的组成。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朴师治疗肺癌的扶正固本、祛邪解毒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得到了相互印证;确立了解毒消疹方的组成,即白芍、金银花、地肤子、蝉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其配合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逃逸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其配合化疗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观察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L-10、TGF-β1及γ-IFN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化疗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率总体趋势为中药加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纯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抑瘤率最高,而单独参芪扶正注射液抑瘤作用并不明显。荷瘤小鼠体内IL-2、γ-IFN均不同程度的低于阴性对照组,而IL-10及TGF-β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阴性对照组。单纯扶正中药可增加荷瘤小鼠IL-2、γ-IFN的含量,但降低IL-10、TGF-β1的作用并不明显。化疗可降低IL-2、γ-IFN、IL-10、TGF-β1的含量,而中药加化疗组降低IL-10和TGF-β1的作用优于单纯化疗及单纯中药组。结论:此结果初步证明了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荷瘤小鼠体内存在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中医扶正培本治则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都听说过或任媒体上看到过气功"大师"发功可以治病的报道,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疗效神奇而快速,也有一些"大师发功治疗癌症"的报道或传闻。我们在临床上的确也见到过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选择"大师发功"来进行治疗。那么,究竟"大师发功"能不能治癌?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黄帝内经>,其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治未病"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还原论"向"系统论"的转变,对那些"亚疾病"状态进行调节,在当前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的治疗手段,对"亚疾病"态进行干预,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痛"的学术思想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预防复发转移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即:癌症未发病前预防其发病;癌症已发早期诊治,综合治疗预防其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大肠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单纯西医治疗53例。单纯西医治疗组为手术、化疗或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手术、化疗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复方苦参注射液或华蟾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或西黄解毒胶囊口服及中药辨证治疗。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21个月,平均生存期25.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22.3%、3.9%;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平均生存期3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2%、6%;单纯西医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平均生存期1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13.2%、1.9%。两组比较,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加中成药结合手术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